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北魏遷都後為何迅速衰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山西省懸空寺始建於距今1,400多年的北魏後期。新華社記者池茂花 攝

■張 佳

 在中國歷史上,北魏孝文帝因遷都洛陽,大力推行漢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數民族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遷都這一舉措也被看作體現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實上,遷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元年(三九八)以來,一直定都於平城(山西大同),歷六帝七世凡九十七年;而遷都洛陽之後的北魏王朝,連孝文帝計算在內,也只傳了三代,政權就易手於他人了。以後的孝莊帝、廢帝、孝靜帝等,都走馬燈似的,不過是權臣手中的傀儡。永熙三年(五三二),北魏結束,離孝文帝遷都洛陽還不到四十年。魏孝文帝遷都,原想以正統的中原王朝自居,統一南方,建立大一統的北魏大帝國。何曾想到兩代之後,國勢就衰微破敗,他那遷都以建宏圖大業的構想,也隨之成了泡影。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壽終正寢?

 孝文帝不顧國情、族情,獨斷專行的遷都決策破壞了鮮卑族原來的利益制衡關係,動搖了北魏的立國根基。鮮卑自拓跋珪以來,一直是個堅強的好戰的武裝集團,不管它的內部有多少錯綜複雜的矛盾,在對付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政治軍事集團時,總是表現出很強的向心力。道武帝、太武帝,掃平群雄統一北方,主要就是依靠本民族武裝集團的軍事能量。但遷都洛陽,卻在鮮卑族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原因就是遷都涉及了整個鮮卑民族的利益,使他們的既得利益受到很大損失。孝文帝也深知此舉會遭到鮮卑族的普遍反對,不敢公然提出遷都主張,遂玩了一個把戲,於太和十七年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聲稱南征。當時秋雨不斷,道路泥濘,長途跋涉使將士勞累不堪。至洛陽後孝文帝還要南進,群臣跪在馬前進諫,孝文帝趁機要挾他們說若不南征,就得遷都,結果是「舊人戀土,多所不願,內憚南征,無敢言者,於是定都洛陽。」

 這種讓鮮卑大多數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作法受到了很多鮮卑人的抵制和反對。例如貴族元老重臣拓跋丕,就因對遷洛意見不同而被降職。太子恂不樂意遷都,太和二十年八月趁留守洛陽之機,與親信密謀逃回平城。事發,孝文帝囚禁太子,不久又廢掉了他,後來又將他毒死。不僅當時反對遷洛的鮮卑貴族很多,即使在魏宣武帝元洛執政後,鮮卑貴族仍不願居洛陽,想回平城,這股力量十分強大,連宣武帝都幾乎頂不住壓力。

 遷都還激化了全社會的矛盾。魏孝文帝遷都以後,父子相繼在洛陽大興土木,耗費民力國力,加劇人民的負擔。孝文帝早就羨慕漢魏宮城的豪華奢侈,遷都後,就立即着手重建洛陽。史載:北魏洛陽城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城中有十萬九千餘戶,城的四面共開十三個門,全依魏晉舊名。城南有四通市,是一個國際貿易市場。由於北魏統治者提倡佛教,洛陽佛寺也是鱗次櫛比,有一千多所,據《魏書》的記載,當時修築洛陽的民夫,「日有萬計」,而工程的耗費,「日損千金」。一次徭役,就「發五萬人」,役期四十天,可見工程量的巨大。正因為社會矛盾的激化,人民怨憤,遷都之後孝文帝在世時,就不斷發生起義暴動。宣武帝、孝明帝時,此類事件就更多。公元四九四年,幽州人王惠定聚兵起事,自稱明法皇帝。後來劉僧紹聚眾起事,也自稱明法王。起義者提出「明法」作號召,可見民眾深感政治黑暗、統治階級無法無天。

 遷都還促使北魏統治集團腐化墮落,重走西晉司馬氏集團的老路,無可挽回地腐敗下去。北魏初期的皇帝,政治上主要師法西漢文景之治,道武帝甚至用鎮壓手段對付奢侈腐化而又屢教不改的王公貴族。但遷都之後,這種清虛寡慾、與民休息的政治指導思想就被破壞了。西晉發生過石崇與王愷鬥富的故事,而遷都之後的北魏出現了元琛與元雍爭豪的醜聞。北魏遷都之後統治集團迅速腐化,一方面是本性使然,但另一方面也有社會環境的污染。遷都為他們提供了貪污腐化、奢侈放蕩的參照,這個參照就是西晉司馬氏集團。河間王元琛造文柏堂,形如皇宮,家有玉瓷的井,金造的水罐,用五色金絲織成井繩,妓女三百人,盡皆國色。養馬以銀為槽,以金為鎖環。

 遷都之後北魏統治集團腐化的始作俑者正是孝文帝。不錯,孝文帝曾有過嚴懲貪污的歷史,但遷都之後,他就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加重對人民的剝削,苛政由此而始。如果說修建洛陽城的一些公共設施有必要的話,那麼他重修魏晉時的台榭觀閣並增添設施,則純是為了自己的享受。他這樣做的結果是上行下效,百官也就跟着幹。他的兒子宣武帝,更是寵任奸佞,朝政大壞而一發不可收拾。北魏統治集團的腐化,孝文帝難辭其咎。

 孝文帝遷洛的決策方式和決策程序也是錯誤的,他採用歷代專制帝王慣用的剛性決策,不讓智囊臣僚論證,個人獨裁而又不允許批評,用殘酷的鎮壓對付批評者,以及造成既成事實後脅迫眾人就範,都是決策的大忌。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乾隆元年的三起滅門案 (圖)
古典瞬間:「忠佞轉化論」與「君源臣流論」
豆棚閒話:北魏遷都後為何迅速衰亡 (圖)
開卷有益:中美南海「撞機事件」 (圖)
百家廊:一個北京人的離世 (圖)
翠袖乾坤:他叫我同志
海闊天空:牛肉瘋不如政客蠢
琴台客聚:開國皇帝的出身
杜亦有道:男女同浴溫泉
思旋天地:電影業有出頭天
記憶後書:梁啟超墓
張愛玲與電影 銀燈下的世故 (圖)
影音館:《情婦的情夫》– Spanish瘋情 (圖)
啟示錄:霓裳篇:淚王子是這樣誕生的
點將台:編劇呂筱華:我的入行之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