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再見法國 新世界尋味葡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圖:網上圖片 文:武俠

 無線電視推出以葡萄酒為主題的節目《尋味葡萄》,攝製隊遠赴法國波爾多、亞爾薩斯、布根地等地方,節目介紹這樣寫:「以葡萄酒愛好者身份,由一位初學者角度與觀察,一同展開葡萄酒尋味之旅。」

 葡萄酒,波爾多,法國,十分沉悶的組合。兩個月前政府大辦紅酒節,西九海濱地區,造訪「New World」品嚐新世界出品的葡萄酒,與「Old World」代表的法國出品,人數不遑多讓。

 從紅酒專賣店到超市、便利店,最受普通用家歡迎的是New World的紅酒,還在談法國、波爾多抱著舊世界品牌不放?

 電視節目標榜「由一位初學者角度與觀察」,卻不知道法國紅酒從來不是初學者看一個節目便知道該怎樣挑選的。最基本的問題,法國紅酒的標籤學問多多,單是酒莊名字和釀酒師簽名,已足以影響顧客買不買,初學紅酒的用家,連標籤也未識看,如何挑選?

 新世界葡萄酒來勢洶洶,與雄霸市場的舊世界葡萄酒搶生意,豈是簡單之輩?

大企業 vs 家庭作坊

 所謂的舊世界,指的是法國、意大利等以傳統方式釀製葡萄酒的出品地;而新世界則指新興的葡萄酒出品地,如智利、阿根廷、澳洲、美國等。

 說起紅酒標籤,或許大家都留意到,舊世界葡萄酒的標籤多以酒莊及產地為主,而新世界葡萄酒的標籤則以酒莊及葡萄品種為主。兩種截然不同的標籤,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製造模式。

 氣候變化大的舊世界,葡萄酒重視地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配合,於是風調雨順的年份及土壤成份均會影響葡萄產量及質量,亦因此購買法國酒不能不留意的是產地與年份,此所以為甚麼2000、2005年等「好年份」的法國酒價格高昂。

 法國的酒莊多以家庭作坊形式運作,單是布根地有1800個酒莊;著名的波爾多,有超過9000個酒莊。如此「海量」的酒莊,作為初學者,要在浩瀚酒海中買到一瓶好酒,難上加難,加上各知名酒莊每年的產量有限,多維持在年產量一萬箱左右,自然物以罕為貴。另外,法國葡萄酒多是用不同品種的葡萄混合釀製,重視味道的複雜性與口感,相較之下,新世界的葡萄酒以葡萄品種掛帥,不認得酒莊不打緊,只盯緊標籤上是否註明自己喜歡的葡萄便可以。

 於是新世界的酒莊多是企業式運營,加上這些國家氣候差異不大,使葡萄的產量與質素相對穩定,於是科技化的釀製方式使這些地方的葡萄酒,能夠以低廉的價錢進軍超級市場及便利店,讓平民都能一嚐不同葡萄酒的味道。舊世界的版圖,從此被打破。但請注意,錢是沒有人嫌腥的,舊世界的朋友認為新世界的酒不可入口,但一大堆知名的法國酒莊,如Lafite,老早便已在葡萄牙、智利等地「開枝散葉」。

傳奇品種Carmenere

 新世界的葡萄酒重視果香,擅打「品種戰」,除了在標籤上重點標出葡萄品種,亦成功發掘了葡萄中的「新星」,使飲家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葡萄名品。

 近年最當紅的葡萄,當數智利獨有的Carmenere。Carmenere是智利葡萄中的「最佳配角」,因其特性柔和順滑,在與其他葡萄混合釀製的紅酒往往可以增強酒體的柔順度,因此智利不少紅酒都會選擇配搭Carmenere。

 說Carmenere是傳奇葡萄,因這個原產於法國波爾多的品種不易完全成熟,有著容易落花、產量偏低、易受蟲害等缺點,而不受法國業界的重用。1867年的一場蟲害令這種葡萄絕跡法國,更被認為已經絕種。如今我們能夠喝到Carmenere釀製的紅酒,只因早在1867年之前,Carmenere被種植商誤以為Merlot傳到智利,並被當成Merlot在智利開枝散葉。

 1998年法國葡萄酒學者Jean-Michel Boursiquot因發現這種葡萄與Merlot的諸般不同,懷疑這是法國消失已久的古典葡萄,後來經過DNA分析,證實這是被指絕種多年的Carmenere。於是一種已「絕種」的法國古典葡萄,在智利的廣泛種植下漸漸成為紅酒中最主要的配角,諸多頂級紅酒中,都以Carmenere作為第一配角,甚至日漸有取代「王后」Merlot的姿態。2000年後,葡萄酒界紛紛將Carmenere視為復興的品種,近年更有酒莊開始以Carmenere為主角,釀製單一品種的紅酒。

 Carmenere作為調配的角色,能夠帶出酒體更豐富的層次、複雜的味道和順滑的酒體,一旦從「最佳配角」到獨挑大樑,筆者認為目前的Carmenere卻擁有致命的缺點,雖然有無懈可擊的順滑、濃郁的香味與甘甜,但層次過份單一,酒一入口便已發揮出所有潛力,再喝第二口,沒有豐富的味道與口感,使其味道變得沉悶。Carmenere要走得更遠,還需要一段時間。

 然而在混合釀製方面,Carmenere無疑已成為智利酒中最重要的角色。

Malbec挑大樑

 除了Carmenere,另一帶有傳奇色彩的葡萄還有阿根廷的Malbec。成名較Carmenere更早的阿根廷Malbec,同樣來自法國。然而在法國只能當個小配角的Malbec,自1852年傳到阿根廷後,乾燥的天氣使這種飄洋過海而來的葡萄發展出豐富飽滿的香氣和優雅的單寧,昔日的法國小配角在阿根廷逐漸成為能夠獨挑大樑的重要角色。

 2009年被著名葡萄酒雜誌Decanter評為年度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的Nicolas Catena,其家族經營的Catena Zapata酒莊便是致力培育並推廣Malbec的重要推手,酒莊甚至舉辦多次「盲飲」比賽(指在不知道葡萄酒的資訊下,對各品牌的酒進行評比),旗下以Malbec釀製的Nicolas Catena Zapata不但擊敗來自法國五大酒莊的紅酒,更連續多年被國際酒評家評以極高的評價,Malbec也從昔日不起眼的小配角,蛻變成為阿根廷登上國際舞台最重要的品種。

 新世界葡萄酒的崛起重創了舊世界葡萄酒的市場佔有率,主要是其低廉的價格,濃郁的香味與口感,即便是初學者,在接觸新世界的葡萄酒時,都可以立時品味到葡萄酒在口中散發的魅力,相較之下,舊世界的葡萄酒賣的並不只是酒這麼簡單,還包括背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兩者比較起來,新世界葡萄酒是喜宴中的喧嘩(目前香港的酒席飲宴,提供的均是新世界出品的紅酒,尤其是澳洲及美國紅酒),燦爛的口感是助興的最佳選擇,舊世界葡萄酒則是與三兩知己的談心,酒才是對話的主角。然而在香港這個只鼓勵不斷流動,並沒有停下來回味舌尖味道的空間的城市,如何有耐性去品味那需要時間體味的法國佳釀?熱熱鬧鬧且價格低廉的新世界紅酒,才適合這個不斷消費的城市。讀者要尋味,去南美洲追尋那些移植自法國,在異鄉發揚光大的葡萄,能夠體會出一番「物離鄉則貴」的道理,追尋到小配角發展成為唯一主角的辛酸,已經十分了不起。要談甚麼歷史說甚麼文化?《尋味葡萄》再做多一千集一百集,也尋不出個鳥味來。

相關新聞
再見法國 新世界尋味葡萄 (圖)
話你知:紅酒益健康 (圖)
亮相:倫敦「照片牆」—戰爭的創傷 (圖)
手寫板:索馬里海盜(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 (圖)
浮城誌:沙龍 (圖)
詩意偶拾:靜止的風景畫
試筆:轉涼記
文化搞作:新書發佈會 (圖)
稿例
百家廊:戰爭總統和平獎 (圖)
翠袖乾坤:扔得捨不得
一網打盡:駕莫飲
琴台客聚:革命前傳,圍城後記
生活語絲:中英混雜危害多
扶林晚風:青年文友
寫我遊情:滿天神佛古埃及
豈止是運動能手 Porsche Panamera 4S (圖)
沿襲經典設計風格 (圖)
鋪陳頂級豪華設備 (圖)
面面俱圓 力量雄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