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戰爭總統和平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戰爭總統獲得和平獎,背後的意義值得深思。 資料圖片

楊楓華

 2009年12月的第一天的晚上8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來到西點軍校發表演講,宣佈在2010年5月底前對阿富汗增兵3萬,第一批美軍紐約州卓姆堡(Fort Drun)陸戰隊於12月下旬聖誕節期間抵達戰地,與此同時他又訂出撤軍時間表,於2011年7月起從當地撤離。

 這是自「911」以來美國對阿富汗首次大規模增兵,也是奧巴馬總統在聽取重要幕僚的戰時分析報告後所作的重大決策。事前美國媒體及軍事分析家幾乎已預測奧巴馬必向阿富汗加碼無疑,因為去年阿富汗的安全局勢向下滑,叛亂分子不但在阿富汗搗亂,還擴散至鄰國巴基斯坦邊境去,原在阿富汗合共11萬的北約部隊,也難以撲滅阿蓋達恐怖組織,再考慮到要訓練阿富汗安全部隊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美國實難不添兵力。

 一年前,奧巴馬是高喊著「改變」口號入主白宮的,「改變」的範疇包括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許諾要結束戰事,把美國子弟兵安全送返家園,可惜一年已過,美兵不但未返,連關閉關塔那摩海外監獄也未見奏效,如果再向美國民眾宣佈增兵阿富汗,將何以交代呢?

 奧巴馬是一位聰明的總統,他之所以放棄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向兩黨議員演說,為的是避免共和黨人喝倒采,也避免民主黨的反戰議員倒戈相向,在西點軍校的講台上,他能為美國推動戰爭作出辯護。從理想的角度來看,任何戰爭都是違反和平的崇高原則,然而以戰止戰也不失為創造和平的手段。恐怖主義組織就像癌症腫瘤,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生根蔓延,美國在阿富汗作戰是必須的,美國和北約聯軍有義務去協助阿富汗,防止恐怖勢力在全球擴散,危害各國人民安危。

 座中聆聽總統演講的盡是軍校學生,他們都是接受美國愛國主義及國際主義的教育,畢業學成後也是隨時隨地聽從美國政府差遣,投身到海外戰場上去。這樣一批聽眾對奧巴馬總統來說,當然是全盤接受。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為總統熱烈鼓掌,場中情景透過電視及互聯網作現場直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美國民眾。

 早於演講前夕,奧巴馬早已透過電話向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多國領袖言及計策。奧巴馬的邏輯是,阿富汗戰爭不同於伊拉克戰爭,它是在北約甚至聯合國的旗幟下授意進行、多國參與。今次奧巴馬公開表明增兵,並希望歐洲盟友再派遣多一萬兵力赴戰場,合共四萬兵馬。

 歐洲盟友如何看待增兵呢?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不反對增添兵力,不過不要期望過萬之數,頂多是5千而已。英國軍事專家卜.傑克遜(Bob Jackson)表示歐洲增兵多少,要到2010年1月才有具體數字,不過他卻斷言五千之數也不足,因為早在阿富汗大選時,北約國家已應奧巴馬呼籲添兵,未及半年奧巴馬又再添食,使北約國家難向國民交待。如果北約諸國未能如奧巴馬總統所要求增兵一萬,相信奧巴馬總統便能振振有詞:「歐洲人又讓我們失望了,所以我們美國人只好自立自強。」這樣一來,美國民眾的愛國情緒便會挑起,又能加強奧巴馬總統的硬漢領袖形象。英國劍橋大學國防專家巴卡威(Barkawi)作出以下分析:奧巴馬關注的不是北約國家是否繼續增兵力,而是他們是否願意繼續留在阿富汗參與反恐戰事。北約國家中不少軍政人事已經懷疑,成千上萬的軍隊真能對阿富汗的永久和平有所幫助,抑或是滿足奧巴馬當上「戰爭總統」的心態而已。

 「戰爭總統」又再次在美國興起。美國人用它來稱呼華盛頓的建國戰爭總統林肯的南北戰爭、艾森豪威爾的二次世界大戰,背後乃是保家衛國的榮譽。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約翰遜、尼克遜,「戰爭總統」含意已大相逕庭,美國民眾與舉世愛好和平人士討厭掌控越戰的兩位美國總統,因此以此責罵。九十年代老布什策動海灣戰爭,也一度被稱之為「戰爭總統」,卻因為他協助科威特之石油小國來抗拒伊拉克,戰爭很快結束,因而又有稱讚之意。十年後小布什戴著政治家族光環入主白宮,雖然他能力有限,但上台未足一年,「911」事件令美國人無端死傷,同仇敵愾,贊同小布什進軍阿富汗及伊拉克。小布什被稱為「戰爭總統」,一下子又有著統領正義之師直搗龍潭之態。

 美國原以為一年半載便可將拉登繩之以法,雖用盡世上最先進的科技軍備,卻未能擒賊先擒王,拉登依然逍遙自在。這八年來,每逢美國及西方有什麼重大意外,他都會在阿拉伯電視台及電台幸災樂禍,加上美軍雖然把侯賽因送上絞刑台,卻找不到核武,戰爭曠日持久,小布什「戰爭總統」早已由正變反。

 奧巴馬正是打著摘去「戰爭總統」口號而去,想不到戰事未結束,還向阿富汗增兵,這當然激起了美國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這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荷里活製片人、《華氏九一一》的導演摩爾。他日前向奧巴馬發表了措詞嚴厲的公開信,質問他為什麼要增兵。增兵使奧巴馬成為新的「戰爭總統」,把大量美國人拒諸門外,尤其是選出他的年輕人,令他們大失所望,感到備受欺騙。而另一批在大選中挺奧巴馬的獨立選民也質問奧巴馬,為何失業率沒有降低,經濟沒有復甦,國債沒有減少,全民沒有醫保,戰爭沒有結束,更增兵三萬,實在是莫大的笑話!

 更大的笑話是奧巴馬以「戰爭總統」的身份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媒體幾乎異口同聲地以「諷刺」來形容今次頒獎活動,世事再無較之更矛盾了吧。然而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歷來是列強謀霸的必爭之地,八十年代蘇聯尚未解體,蘇軍在此山國征戰十年亦無功而還,奧巴馬自然不會草率放棄從小布什手中接過這份「地緣政治遺產」,希望實現「瓦解和擊敗」基地組織及其極端主義,光榮地撤出,而不是讓阿富汗成為美國的第二個政治墳地。

 奧巴馬不費吹灰之力唾手可得諾貝爾獎,真是喜不自勝,然而為了迴避反對聲浪及示威行動,總統夫婦大大精簡行程,僅是蜻蜓點水般上台領獎,再在下榻的酒店窗前露面一下,既不回答記者的提問,也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的專訪,連瑞典國王晚宴也錯過,二十六小時後即改飛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儘管是行色匆匆,不過奧巴馬倒也抓緊時機發表領獎演講。但他不是表達如何推進和平,而是為發動戰爭進行辯論。「戰爭有時是必要的。在某程度上是人類感情的表達,戰爭可以是以戰止戰,可以是以進為退,如果在沒有取得勝利的情形下撤軍,將會是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發言,在諾貝爾和平獎史上,不當絕後,也是空前。瑞典為了迎接奧巴馬到來如臨大敵,封鎖邊界,部署導彈,二千五百名警察日夜值守,往來行人作安檢,直升機全天候巡邏,這筆保安費用是諾貝爾和平獎金的十倍,可謂對奧巴馬總統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莫大諷刺!

相關新聞
再見法國 新世界尋味葡萄 (圖)
話你知:紅酒益健康 (圖)
亮相:倫敦「照片牆」—戰爭的創傷 (圖)
手寫板:索馬里海盜(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 (圖)
浮城誌:沙龍 (圖)
詩意偶拾:靜止的風景畫
試筆:轉涼記
文化搞作:新書發佈會 (圖)
稿例
百家廊:戰爭總統和平獎 (圖)
翠袖乾坤:扔得捨不得
一網打盡:駕莫飲
琴台客聚:革命前傳,圍城後記
生活語絲:中英混雜危害多
扶林晚風:青年文友
寫我遊情:滿天神佛古埃及
豈止是運動能手 Porsche Panamera 4S (圖)
沿襲經典設計風格 (圖)
鋪陳頂級豪華設備 (圖)
面面俱圓 力量雄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