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生國民認同復常態 顯京奧效應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浸大研究顯示,大型運動會對國民身份認同的效應並不如想像中大。圖為港生迎接奧運火炬抵港。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大型的體育運動被指是社會推動國民教育的好機會,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特別針對北京舉辦奧運,於香港、內地及台灣3地近千名中學生進行追蹤研究,發現在奧運完結的4個月後,學生國民身份認同的評分已回落至與京奧開始前4個月的水平相若,可見其效應已見消退。負責的學者坦言,研究反映京奧、東亞運等於國民教育的影響不及想像中高,建議當局可從日常課堂入手,將體育及國民教育結合,以潛移默化提升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訪兩岸三地近千中學生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劉永松分別於香港、內地及台灣共6所中學開展有關研究,涉及946名12至17歲的學生,透過詳細的問卷,了解其國民身份認同感。研究分為3個階段,分別在京奧開始前4個月(08年4月)、京奧舉行期間(08年8月)及完結4個月後(08年12月)進行,就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作評分。

京奧後4月 港生評分跌

 就3地各階段的平均分,以5分為最高,內地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達4.77分,遠高於港生的3.74分及台生的2.77分。而3個地方的評分都顯示,在奧運舉行期間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大幅上升,但隨後即回落,情況以香港最為明顯,上述3個階段的評分分別為3.64分、3.88分及3.70分,京奧效應相對短暫,完結後4個月的評分只高出開始前4個月0.06分,並不明顯。

 劉永松指,兩岸三地社會歷史文化各不同,國民身份認同感有較大差異可以理解,而台灣因近年的政治環境,也影響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他又提到,單就港生的評分,出生於內地的學生總平均分數達3.78分,較香港出生者的3.68分高出不少,相信與內地小學灌輸較強國家觀念及國民教育相關。

學者倡推中國特色體育課

 劉永松認為,是次研究清楚反映對國民教育來說,實不應迷信於大型運動會的效應,包括京奧及去年底剛完成的東亞運,對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所起的作用都較短暫。他認為,從教育的角度,更應透過學校體育課推廣一些具中國特色的運動例如踢毽、龍舟、舞獅等,又可藉標誌性的人物如李小龍,讓學生接觸詠春或其他中國武術,從而潛移默化使認識中國傳統及現代文化,以確立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

相關新聞
各界嚴斥公社連 「公投」違憲 (圖)
梁振英:「公投」挑戰中央
黃毓民狂言:違法?拉我!
陳日君不顧神職身 為公社連拉票
九龍社聯:「公投」必釀內耗
「80後」募集簽名 撐政改
憲制類行為 須中央授權
高鐵趕工西九總站極速打地基 (圖)
被困立會6小時 鄭汝樺曾擬對話 (圖)
梁振英促研深層原因
結束斷食 (圖)
曾鈺成責暴力 違反民主精神 (圖)
郵輪碼頭無敵景 啟德將建公屋王 (圖)
首用綜合合約 公屋不再倒模 (圖)
舊機場三期發展 郵輪公屋打頭陣
「80後」打工仔最不快樂 (圖)
僱員希望感及快樂指數調查結果 (圖)
成長少逆境 易變玻璃青年 (圖)
杯弓蛇影老嫗猝死惹疫苗驚魂 (圖)
甲流增2不治 流感急升4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