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內地來港交流教師希望本港教育界參考高錕的成長經歷,提升教學中的創意內容。 資料圖片
劉桂玲(廣州市天秀中學高級教師)
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纖之父」高錕,曾經在香港接受中學教育,並曾擔任中文大學校長職務。香港教育界在為他獲獎欣喜之餘,亦可參考他的理念和成長經歷,不斷改善教學質素,培養更多有創意的人才,為社會作出貢獻。
增加中小學寓教於樂成分
科研工作背後的高錕充滿孩子氣,在兒女眼中,他是一位思想領域廣闊、寓工作於遊戲的好父親。高錕曾回憶說:「我從小就喜歡科技。小學時代,我已經在玩很多科學實驗,拿它們作玩具,什麼都要拆開來,好奇心很強。我的父母和科學完全沒有關係,他們也沒有給我任何壓力要我讀科學。」由此我想到,現時中小學各科教學中,能否多一些寓教於樂的成分?
新奇、新鮮的事物總能引起兒童的極大興趣。我兒子小時候也喜歡把家裡的鬧鐘、錄音機、小風扇等拆下來,看看裡面都有什麼,然後再組裝;他還會趁大人不在家時,偷偷進行「科學實驗」,完成這些工作後他總是顯得心滿意足。中小學老師如果能在學科教學中,多設計一些創意環節,少一些灌輸式教課,把創新的陣地——課堂還給學生,相信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讓學生大膽追求創新之夢
香港要發展知識型經濟,勢必要注重科研和創意產業,更需要一個自由、寬鬆、無壓力的環境,供大家「多發奇想」。高錕自幼在寬鬆環境下成長,以至少年時代竟自製泥土爆炸品,幸而沒有傷人。這樣的氛圍更利於創新,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這樣的育人環境,讓他們毫無羈絆地暢想遨遊,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養分和力量,大膽追求創新之夢!
我常常觀察到,很多孩子都酷愛沙子和水,百玩不厭。可能是因為沙和水極易流動、不成常形,在孩子的手裡能產生千萬種變化,所以玩樂無窮,常常玩沙和水的孩子也顯得聰明靈巧。盼望香港中小學教學能多給孩子這些有趣的「沙」和「水」! ■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