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普遍都有這麼一個印象,植樹就等同環保,因為綠化有助減低溫室效應。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直接,因為砍掉一棵百年老樹然後栽種一棵新苗,表面數字是一換一,但實則的效果是天壤之別。要棵樹成材除了栽種的心機,植物本身也花相當的力氣,去抵禦大自然的災害、蟲蟻的侵襲、適應水土變化以及周邊其它樹種的競爭。一棵要長幾十年以至上百年絕不容易。是以為了方便發展,那些砍一棵樹賠一棵樹的政策,多少帶點自欺欺人的味道。
樹木本身並不分哪種樹較為「綠」。但近日有人研究,認為棕櫚樹比起其它樹種是較不「環保」。它之所以不「環保」是在於它本身的經濟價值。棕櫚油是植物油中最廣泛被應用,經濟回報較高的食用油。因為生產量多而成本低,在烹調及預製食品上被廣泛採用。近年生物燃料的新出路推動下,東南亞不少雨林已被開墾,以供種植和採集棕櫚油,目的是為未來供應生物燃料部署,故棕櫚又被謔稱為「砍伐林木的柴油」。只要天氣適宜,種棕櫚樹幾乎不大需要太多人力照料,而且是栽種一次收穫多年,採集時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非常適合存在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
問題是棕櫚樹縱是生命力和適應力強,收成也需要待點時日,為了方便每批次的收成,廣植棕櫚務求工人每天都不停有工作,每人照顧小半個山頭是常有的事。這些國家勞動力便宜,每人照顧小半個山頭,被砍的雨林當然不在少數。砍了樹林為的是掙外匯,但環境被破壞後果嚴重。要選擇今天的溫飽還是未來的福祉,解決這問題實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