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八十後」這個代表二十多歲青年的詞兒,原來自內地,最近在香港炒熱,在內地也同樣是涉及眾多問題的社會群體。
新年過後,如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生的青年,剛踏進「三十而立」的門坎。如果要成家立室,自然會產生薪金是否足以建立家庭的問題,而且成家要有房子,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內地有一條廣播新聞說,今年首批「八十後」的三十歲青年近半無房無車,這些無房無車的青年,於是發出長吁短嘆。但這新聞反過來看,便是「八十後」的青年,已經有過半的人有房有車了。這不是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了嗎?有房有車,成為新生活的標準,這證明我們的國家富足了,豐衣足食之餘,要強調住與行的新標準了,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僅僅是三十年前,中國人民的夢想冀求是三轉一響。三轉就是自行車、縫衣車、手錶,一響是收音機。這些,在內地人來說,現在已經微不足道。後來便進展到希望要有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和摩托車。但這四件在內地中東部地區的城鎮,也早已普及了。普及到要「禁摩」,某些中小城市因摩托車太多,太普及,造成污染和治安問題,所以要限制發展。現在,小汽車急速「膨脹」,普及率已達到十二個人平均有一部,而且還在增長之中。
如果中國的「八十後」已有逾半擁有小汽車和自己的房產,那麼四十後、五十後、六十後的擁有者應該更多。
現在的問題是貧富十分懸殊,有錢的「大款」十分有錢,窮苦的人們有的人真正是「身無立錐之地」,還要遭受有權勢者和地產商的剝削,以至出現不少上告的「釘子戶」,有人告狀居然告到香港來了。
據胡潤(HURUN)的報告,中國富豪平均每人擁有三輛豪華房車,四點四隻名貴手錶,還向私人遊艇和飛機進軍,你叫內地青年人心裡頭如何獲得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