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香港在中國反清革命和抗日護國都曾是一處重要基地,像辛亥革命組成反清「興中會」力爭民主立國之第一位先驅,楊衢雲烈士之「無名碑」,便立於港島天主教墳場,如愛國作家蕭紅之墓,就在港大山坡一角,而元朗掌牛山一處林木群簇的野地「瓦窯頭」有一傾斜尺許的小石碑,上刻「梅縣李秉釗公之墓」,春秋二祭鮮見有後人去祭掃,此墓原來是中國抗日名將李擴將軍之下葬處。
李擴將軍,廣東梅縣客家人,一九一五年雲南陸軍講武堂出身,為葉劍英同學,一九二六年參加北伐戰爭,一九三二年為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參謀少將,亦是著名抗日「四行倉庫」保衛戰之主力,一九三七年帶七十八師參加著名的保衛上海「淞滬大會戰」,李擴率兵守第一線,日軍出三千架飛機廿五萬兵力強攻,李擴領七十八師四六七團死抗,手下一個連曾十分鐘內全部陣亡,李擴再組四六六及四六九團狙擊,堅守三天四夜,成為抗日初期最轟動之一役。
輾轉到一九四九年,李擴沒有隨國民黨撤去台灣,也沒轉入泰北金三角,五十五歲流落香港,在元朗棗田村(現名崇正新村)租屋住,開荒耕田做香港新界農民,一口客家話鄉鄰不知此老頭乃一生戎馬馳騁的抗日名將,死後亂葬於當地野嶺「瓦窯頭」,芳塚一抔,獨伴夕陽餘暉。其實像李擴將軍這樣的先人烈士、無名無記零散葬在香港各處的,可能尚有不少。
筆者是前日得有心人無線外事經理曾醒明兄贈予一本泰北華僑辦的定期刊物《美斯樂》季刊第二期,其中有李擴將軍同族軍人後裔,曾來香港探過李將軍後,回去以中文投稿在此季刊上刊出者,若無此文,阿杜不知元朗郊野有此芳草斜陽之英雄塚,如此衛國芳魂,值得一記為悼。
無線公關經理曾醒明是真正有心人,廿七年來都是關懷泰北中國僑胞之籌款慰問主力,每年帶中文書籍善款出心出力赴泰北,為此「異域」之地的華人後裔送書送暖助升學助建居所。每次見他曬得似頭黑豬風塵僕僕回來,本人例必立正行禮,深感人間有情有義有大愛,由此至衷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