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半年6公司擱置上市 水浸不再 投資市場添壓
本報記者 涂若奔
港股近期走勢反覆,籌集資金的能力被市場看淡,不少新股上市的計劃亦受到影響,粗略統計過去半年來,已有6家公司擱置上市大計。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旗下中國豐益昨公布,終止其原定來港上市的計劃,而正在招股的思嘉集團(1863)也突宣布延後上市。有分析指出,由於近期市況不穩,一些暫無迫切集資需要的公司或會陸續推遲上市甚至終止計劃,去年大量熱錢湧港的盛況可能無以為繼,令今年的投資市場蒙上陰影。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前日指出,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億元資金流入本港,當中估計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資活動而流入港元的資金高達3,500億元,因不少海外投資者由於持有外幣投資,故需將資金兌換成港元,當集資市場回復淡靜,資金便有機會外流,故他認為至少有3,000億元有隨時流出本港的機會。
豐益兩度押後 申請失效
由郭鶴年及其侄子郭孔豐創辦的豐益國際,昨向監管單位報備稱,旗下中國豐益於香港的掛牌申請已失效,而且「公司目前無意重新遞交上市申請」,但就未進一步披露詳情。事實上,豐益去年就曾計劃來港上市,時間原定在10月初,但9月底宣布延後,主要是由於「考慮到市場穩定性及其他相關事宜」。之後上市時間一再延後,至本月初終於告吹。
市況影響 思嘉擱置上市
無獨有偶,備受市場關注的思嘉集團上市計劃亦被暫時擱置。公司本周一於公告中稱,鑒於「首次公開發售的市況及基於投資者最佳利益衡量」,故決定「不按原定時間」進行全球發售。公告並稱會繼續檢討情況,當決定重新進行全球發售時會另行刊發公告,但就未明確時間表。
本港股票市場一直是內地和海外公司上市的熱土,但由去年下半年起,粗略統計已有6家公司擱置上市大計(見表)。11月份後,隨着內地推出多項宏調政策,港股進入調整期,一些新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均不盡人意,頻頻跌破發行價,令後續新股心灰意冷,延後上市甚至索性終止計劃。
短暫低迷 市旺再現盛況
不過,有證券界人士分析,認為新股押後上市僅是暫時現象,不少企業仍有較強的上市意願,尤其是內房股,主要是受市況影響才延遲,地產商對本港股市的集資能力以及後市表現仍看好,再加上內地樓市進入調整期後,地產商正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因此等股市回升後,這些公司仍會排隊上市集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