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介紹寶珊道地震站。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香港天文台斥資420萬元在半山設立全港最先進的地震站,站內的寬頻地震儀可記錄較寬頻率的地震,遠至數千公里外的地震亦能探測得到。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表示,香港另有8個地震測量站,但監測範圍僅200公里,新地震站有助收集南海地震數據,準確計算海嘯抵港的時間及高度。天文台表示,若震央位處菲律賓附近,產生的海嘯或對港構成危險,監測系統起著一定作用,但強調香港受海嘯威脅的風險低。
半山建站遠離城市干擾
天文台在半山區寶珊道新建的地震站昨日啟用,設於300米排水隧道的末端,站內設有地震儀及強震儀。黃永德昨日帶領傳媒參觀時稱,地震站選址理想,遠離城市的干擾,而隧道內氣壓、濕度及溫度相當穩定,但為確保地震儀不會錯誤測度隧道震動,故測量設施置於岩層上的混凝土,可監測岩層的震動。
新地震站的設施能監測不同頻率的地震波幅,即使遠至數千公里的地震亦能準確測度。黃永德表示,新地震站可計算出地震時間、震央、震源深度及震級等,並推算地殼移動參數,有助利用電腦模式估計因地震引發的海嘯抵港時間及高度,遠較現時另外8個地震測量站只可監測200公里範圍的鄰近地震活動,來得更廣寬。
有助全球地震海嘯監測
黃永德表示,新地震站的構思源自南亞海嘯事件,當時發現南海的地震監測點不足,而新建地震站錄得的數據會透過地震學聯合研究會實時發布,有助全球地震及海嘯監測中心更快計算地震及海嘯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