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19日電】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雜誌,罕見地同時發表兩篇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其中關於蛋白質向能量轉化過程中「乙㩦化修飾」的重要發現,為開發調控代謝的藥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治療包括腫瘤在內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科學》罕有登兩華專家文章
19日,該項目的課題組負責人介紹了此項研究在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意義。兩篇分別題為《代謝㩗的乙㩦化協調碳源的利用和代謝流》和《蛋白賴氨酸的乙㩦化調控》的文章,分別研究了乙㩦化對蛋白質進行修飾以及對代謝通路進行調控的問題。
據介紹,人體好比一個「戰場」,細胞就是士兵,維持着人體的基本功能;「赤手空拳」的蛋白質被乙㩦「武裝」起來後,才可以變成為人體「作戰」的士兵。嫁接上一個乙㩦基分子,修飾後的蛋白質就可以對細胞內的各類通路進行精確調節與控制。
新發現900乙㩦具調控弁�
乙㩦調控蛋白質活性變化,使其中活躍、不活躍的部分相互平衡。而當平衡出現問題,就會導致代謝疾病。人們原先認為在人體的肝臟細胞中,只有76個蛋白質具有「乙㩦化調控」現象。通過這項研究,中國科學家發現了有1,000個蛋白是被乙㩦化調控的,超過900個都是新發現的。這一發現改寫了教科書上的傳統概念,對深入研究乙㩦化修飾具有里程碑意義。
據了解,人類疾病中與代謝相關的佔80%,包括肝病、腫瘤等。如果研製出一種藥物能使乙㩦「改邪歸正」,對細胞進行正確調控,將成為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案。中國科學家這項研究,有助人們進一步了解人體疾病的本質,為人們針對不同疾病開發臨床新藥提供了一系列「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