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九七年回港工作時,被香港的高物價嚇了一大跳。當時因為回歸,樓價飆升拉動了物價節節上調,還記得銅鑼灣世貿中心停車場每小時的泊車收費為四十港元,比現時的收費還要高。
收費高低其實是相對的概念。當時覺得收費高昂,主因是自己當時從只有市中心部分地點會向駕車者徵收泊車費的悉尼回流,何況即使收費,當地也只是每小時兩澳元。反之其時香港樓價日日飆升,睇樓要出示本票以示誠意;四十元一小時泊車費濕濕碎之至。
九七金融風暴後,停車場生意也受影響輾轉向下,到今天還未收復當天「失地」。悉尼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市中心的泊車費漸次上調,再加上澳元匯價勁升,以如今市中心路旁車位每小時泊車費六澳元計算,折合每小時為四十港元多一點。私人停車場收費更是水漲船高,到市區走一轉,花三四百港元泊車費是等閒。對一般打工仔來說,到市中心閒逛也是高消費活動。
是以當地人大都精打細算,牢記不同的私人停車場收費額分別多少,又或者到哪家店消費時可以得到特惠泊車折扣,實行以充分掌握資訊來對抗高昂的泊車收費。另一部分人則如無必要盡量不到市中心去,要購物就往周邊的小區走,因為一般大型購物商場都提供三小時免費泊車。有位朋友就曾告訴我,一年到頭只有招呼到訪親友時才會到市中心兩三趟。
市區泊車收費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尋,因為發展得早車位必然供不應求,即使間不時或會拆卸舊建築物重建,但車位的增加總追不上車輛增長速度。長期的供求失衡,泊車收費不調升才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