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格老和閱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2-27]     我要評論

伍淑賢

 今期(三月一日)《財富》雜誌有好文章。有篇訪問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談到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一如所料,格老為他領導了廿年的聯儲局辯護,指聯儲局並非罪魁禍首。不過,他承認看漏眼的,是他六十年來一直深信不疑的self-interest(利己)這自動調節機制,在今次海嘯完全失效,否則一眾大行如美林、花旗、雷曼等,就不會罔顧自己的利益,繼續參與美國房地產泡沫的融資借貸。

 這是很有趣的一點,看過他「前海嘯」出版的自傳The Age of Turbulence的讀者,可以前後參照。格老還表示打算短期內發表一篇萬多字的長文,解釋他怎樣看金融海嘯和自己的角色。無論你喜不喜歡他,或者在海嘯中有否損失,這都很令人期待。

 今期還有專輯談The Future of Reading,即在互聯網的世界,報紙雜誌書本等傳統印刷媒體,應該以怎樣的商業模式營運才有前景。本來這些討論都已無甚新意,不過最近因為亞馬遜的電子書Kindle大熱,蘋果又推出了板型電腦iPad,各供應商都摩拳擦掌要推出電子書搶灘,閱讀的前景又成為焦點。

 《財富》專輯的作者認為,閱讀還是大有前途的,因為互聯網的主要功能只是搜尋,不是深度閱讀,而多數人在一個網站上停留,其實都不足兩分鐘。不過今後的閱讀方式,會由純文字擴闊為文字、音像和短片的彈性組合。即是說一般人的閱讀經驗,正在快速改變中。

 專輯還訪問了新舊媒體的負責人,最有趣的是維基百科創辦人Jimmy Wales,他認為目前網上媒體免費和收費內容並存的混合模式,對消費者來說是有效的,因此應會繼續存在。他也指出,只要把付款的方式簡化,消費者是願意付錢買內容的。他舉例:《紐約時報》本可在網上免費看,但他因為喜歡Kindle的閱讀模式,所以在Kindle上訂閱,而他以前卻從未付錢買過《紐約時報》!我作為Kindle 的粉絲,極之同意,容後再談。

相關新聞
百家廊:河東河西看電影 (2010-02-27) (圖)
翠袖乾坤:格老和閱讀 (2010-02-27)
海闊天空:施比受更有福 (2010-02-27)
琴台客聚:嚴獨鶴的「刀筆歲月」 (2010-02-27) (圖)
生活語絲:猶抱琵琶半掩面 (2010-02-27)
隨想國:想起「五十後」 (2010-02-27)
詩幻留形:詩的個人與時代 (2010-02-27)
百家廊:不看墓園看故居 (2010-02-26) (圖)
翠袖乾坤:「中國籍」洋朋友 (2010-02-26)
一網打盡:好心變壞事 (2010-02-26)
琴台客聚:吉蒂嫁給外星人 (2010-02-26)
杜亦有道:吉野之考 (2010-02-26)
扶林晚風:古印歐人 (2010-02-26)
寫我遊情:開羅截車記 (2010-02-26)
百家廊:低碳生活風行世界 (2010-02-25) (圖)
翠袖乾坤:抄橋 (2010-02-25)
海闊天空:標籤牌子張冠不可李戴 (2010-02-25)
琴台客聚:「麤鹵」黑旋風  (2010-02-25)
生活語絲:豐田的教訓 (2010-02-25)
師人物語:可以讓路給生命嗎? (2010-02-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