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武 俠
很多同志愛情片都會標榜片中談及的愛情是超越性別的,大部分作品的創作者,會表示若將當中的同志戀人換成異性戀人,當中的愛情同樣動人,只是當中99.99%的作品,若換上異性戀人為主角,那麼,整齣影片都將沒有任何意義。
《單身男人》(A Single Man)是其中一齣,不折不扣的同志片。
事先聲明,闔家歡的,喜劇的,動作的,特技的,以上種種類型的觀眾,不宜入場。
影片以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古巴飛彈危機為時代背景,描述大學教授George痛失共處了十六年的同性伴侶,沉溺於過去的美好回憶中,無法面對自己的未來。在迷失與痛苦之間,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手槍與子彈都已準備就緒,與知己Charley共晉了最後晚餐,他正打算優雅地離開這個世界時,一個年輕學生突然闖進他的生命。
或許很多人不同意這是一齣同志片。當中George與情人Jim的一段愛情雖是主線,但影片主要談及的,卻是存在的意義。愛人已去,頓失人生方向的George如行屍走肉般生活了八個月,最終決定自我了結,並不是要殉情,而是因為迷失。當人生再也沒有意義,自己也找不到存在的價值,提早下車或許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影片的主題雖然在探討一個如斯沉重的課題,但出自Tom Ford之手,影片的眾多細節卻透露出不折不扣的同志情意結。
故事的時代背景是人心惶惶的古巴飛彈危機,在那時人人都以為蘇聯的SS-4飛彈將會結束大家的生命,明天可能便是死亡。然而在那個環境中的同性戀者,卻是處於備受壓力的狀態下。後來的同志運動要六十年代末才大規模爆發,影片描述的卻是此前仍處於壓抑狀態的階段。
於是片中我們看到George在普通酒吧中尋找相同「嗅覺」的男人,對鄰居的壓抑等。片中諸多細節都是備受壓抑的櫃內的偷窺視覺,最明顯的當然是George對男性軀體的着迷,最有趣的一段描述,則是他在家中如廁時,透過木板間隙偷窺鄰居的生活。其他如幻想在鄰居小男孩臉上射水槍,亦難掩借代的意味。
《單身男人》說的,本是一個痛失戀人的同性戀者的生存意義。
導演:Tom Ford
上映日期:3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