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街市商販政策,過去兩年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委員會內討論甚多,從街市空調系統、街市租約、流動小販安置以至大牌檔日後的生存空間,在委員會內的議員都提出很多建議給政府考慮,尤其是前兩者,政府應該完善相關政策。
按照食環署提供的資料,80個公眾街市內,當中75%未有安裝空調系統,而40個街市內所附設熟食中心,接近一半也沒有安裝空調系統。
現時食環署展開公眾街市裝置工程前,必須獲得85%的租戶同意.有關工程才可以開始。85%的門檻,實在太高,令很多原應安裝空調的街市,工程遲遲未能展開。
有逛街市的市民都會有這經驗,只要天氣稍為回暖,街市內的侷促程度就以倍數上升,而在一個35度的高溫天氣下,街市內的溫度亦隨時超過40度以上,對租戶而言,固然難以經營,對消費者而言,亦只會令他們卻步。尤其處於通風位置較差的檔位,
降低裝置空調門檻
筆者一直倡議街市裝置空調工程的門檻要降低,一些通風位置較差的檔位,對空調設備的需求,會比其他販商更大,而一些販商,又可能因為不願意分攤冷氣費用,而導致他們堅持反對安裝空調,因此,在平衡之下,將門檻調低,可以更加照顧到不同檔位的商販的利益。
除了空調外,租金水平一直是販商的關注重點,過去十一年,食環署一直凍結租金,除了是照顧販商的生計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食環署十多年來,一直未能建議統一的租金調節機制,現時的租金機制,仍然來自前兩個市政局。兩個市政局已被解散超過十年,但是仍然未能提出一套統一的租金機制,仍然奉行「一署兩制」,實在有點匪夷所思。這十年間,署方亦只是就一些釐訂租金的原則諮詢本會的食物安全及環境委生員會,較為詳細的建議,從未諮詢議員,按照政府處理此事的速度,要再多等另一個十年也不是奇事。租金始終會有調整的一天,但在此之前,必須有一個適用市區和新界街市的租金機制,否則,調整時缺乏依據,會容易造成不公平,而租金調整的原則,要以租戶的承受能力為依歸,筆者希望政府應該加快進度,拿出新的租金調整機制諮詢各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