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香港經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漸見復甦。香港經濟恢復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因為香港庫房儲備充足,政府及時推出了一系列紓困與刺激經濟政策,有效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和協助陷入財困的公司渡過困難時期;另一方面是因為香港背靠祖國,受惠於中國強勁的內需及中國經濟穩步增長。
雖然香港經濟已重現增長,但外圍經濟仍存在不少隱憂:日本負債纍纍,國債已達GDP200%,可謂瀕臨破產邊緣;各國開始準備退市,金融風險劇增,可能出現熱錢回流等現象;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一觸即發,近期已激烈爭議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只是貿易戰的前哨戰而已。這些都值得港人深切關注。香港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周邊經濟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令增長中的香港經濟重新罩上陰霾,因而復甦之路仍困難重重,須步步為營。
開拓合作空間 鞏固金融地位
港粵兩地政府早前簽署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該協議確定了香港在區域內的金融、航運和現代服務業的中心地位,明確了香港與珠三角中心城市的角色分工,又訂明香港作為金融體系的龍頭,推進兩地金融及人民幣業務,包括擴大人民幣結算試點、推進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支持香港銀行在廣東設立村鎮銀行,同時爭取企業在深圳和香港創業板跨境上市。因此,協議不但為香港開拓了區域合作的空間,更有利於香港進一步鞏固全球性金融中心的地位。
面對未來港粵兩地合作,香港必須做好自己的角色。金融海嘯大致平復後,香港先後已作出一系列金融市場的監管改革檢討,在排山倒海的改革諮詢文件,加上強化投資者及存款保障等的建議措施下,筆者期望在可見的一年,特區政府可以更長遠的眼光與魄力,集中精神做好有關改革工作,進一步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根基,只有如此,香港在金融服務業上,才有可信的實力向珠江三角洲作親身示範,有效推展兩地融合。
在推動金融體系穩健發展的同時,我們亦須解決兩地的制度差異問題。由於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之間存在各種制度上的差異,前者是市場主導,後者是行政主導,無論在法制、金融體系以及審批管理等方面均有差別,因此,兩地政府未來仍需努力加強溝通,推出措施把內地金融監管制度與香港靠攏,從而利便推出更多先行先試的政策與措施。
香港的經濟目前面對的挑戰是巨大的,但是,只要港人能同心同德,求穩定、謀發展,挑戰就可化為無限的機遇。特區政府必須以高瞻遠矚之態帶領市民走向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