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灣仔區議會通過支持政改方案。 本報記者 攝
宋小莊 法學博士
新的區議會界別的參選人可能很多,如不作預選,可能會有不合理的選舉結果。筆者建議新的區議會參選人提名程序可分為兩步走:第一步由10-20名區議員作最初提名;第二步由全體區議員預選,淘汰過多的最初候選人,產生不超過10位正式候選人,再由全港非功能界別選民確定其中5位當選。
2012年政改方案提出5名新增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由新區議會界別產生,與舊區議會界別產生1名立法會功能議員相區別。
對舊區議會界別由區議員選舉、新區議會界別由全港非功能界別選民選舉,預計香港社會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但對新區議會界別的提名,香港社會可能尚未有共識。
根據《立法會按金及簽署人規例》的規定,功能界別10-20名登記選民可以提名1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舊區議會界別也是如此,但新區議會界別是否也應如此,可謂見仁見智。
新舊區議會界別的選舉辦法應有所區別
筆者覺得兩者應有所區別,主要理由是:
一、雖然舊、新區議會界別的參選人均須為區議員,亦會由區議員提名,但舊區議會界別由區議員間選產生,採用簡單多數制;而新區議會界別卻由全港非功能界別選民直選產生,目前社會的共識是採用全港一個選區比例代表制。兩者的選舉方式極不相同,難免影響提名。
二、舊區議員界別的參選人由於知道由區議員選舉,又採用簡單多數制,有一定把握的區議員才會參選,一般而言,參選人數不會太多。但新區議會界別的參選人卻可能很多,如按10-20個提名要求,可能產生30名以上參選人,如不作預選,可能會有不合理的選舉結果。同區的選民都可能希望本區的區議員當選立法會議員,結果投不出有份量的當選人。
三、假設全港非功能界別選民有300萬,按50%投票率考慮,有150萬選民投票,則按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每個議席當選選票基數是30萬,但如有30名候選人,則分薄選票。平均每位候選人得5萬,實嫌太少,使比例代表制淪為多議席單票制。當選與落選之間的選票差距可能只有數百張,或者數十張,意外當選的情況就會出現。
提名程序可分兩步走
為此,筆者建議將提名程序分為兩步走:第一步由10-20名區議員作最初提名,產生數十名最初候選人;第二步由全體區議員預選,淘汰過多的最初候選人,產生不超過10位正式候選人,再由全港非功能界別選民確定其中5位當選。
這種預選制度源自美國。美國總統選舉,兩黨符合資格者皆可在本黨內宣布競逐總統寶座,是為最初候選人。如某黨在某州有一個以上候選人,則由該黨在該州的黨組織預選,將當選者上報。最後兩黨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對本黨各州黨組織報來的最初候選人進行預選,決定本黨競選總統的正式候選人。
香港特區實行「一國兩制」,目前沒有政黨輪流執政的問題,不能照搬美國政黨的提名模式,但對其中的預選做法是可以參考的。例如,美國總統的預選機構是各州黨組織和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但香港特區新區議會界別功能議員的預選機構卻是區議會。美國總統只有一個職位,兩黨共產生兩名正式候選人,但香港特區新區議會界別產生5個立法會功能議席,可考慮由區議會預選出10名正式候選人來。
預選還有一個好處,由於區議員大多從事地區工作,對其他地區不熟悉,預選實際上是一種預測性投票,可以預測哪位正式候選人當選的機會大一些,為不熟悉正式候選人的普通選民起熟悉最初和正式候選人的作用,便於作正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