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戀戀廬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循環放映《廬山戀》的廬山戀影院。 作者提供圖片

陶 然

 那晚飯後散步,不覺便來到一家電影院,抬頭一看,夜色中赫然亮閃閃地立著「廬山戀影院」幾個大字。再一看,旁邊的大海報就是張瑜、郭凱明擁吻的鏡頭。原來自從《廬山戀》一九八零年七月十二日在全國首映之後,三十年來,就從未從這電影院換下,成為這家電影院的品牌,甚至連影院名字也改成現名。出於好奇,當然也有憶舊的味道,我們便買票入場,反正這部電影是巡迴放映,隨時可以入場也隨時可以走人。在暗影中摸上座位,環顧人頭,影影綽綽約有二十多人,上座率不高,但如以其上映年份來看,觀眾已經是不得了了。那片子自然陳舊了,畫面有時不免花了,情節老土,唸白聽起來也令人渾身不自在,但它卻是內地電影衝破禁忌,出現男女「第一吻」鏡頭,其影響自然不在話下。有人說,看了電影,才知道情到濃時,男女是以親吻示愛的。還有人戲言,當時看它幾遍,純粹是為了看那當時在內地還很新奇的服裝。

 當然還有廬山的奇妙景色,怪不得成天整車下來的遊客熙熙攘攘,指指點點,熱鬧非常了。

 他們指點的,恐怕也是廬山風雲。「美廬」當年是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當初,英國人在廬山脂紅路十二號、十三號地皮建造別墅,稱為「脂紅路12號別墅」。一九零三年,英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兼醫生霍爾德.吉.巴利和他太太、女傳教士溫妮佛麗德.吉.巴莉購下這幢別墅。巴莉是宋美齡的好朋友,一九三三年便把它轉賣給宋美齡。同年的八月八日,蔣介石和宋美齡搬進這座別墅。到底是因為「美麗」還是因為「美齡」,誰也不清楚,在一九四八年八月,蔣介石就在院內的一塊巨石上題刻了「美廬」兩個大字。此後人們就稱它為「美廬」。但見出出進進的遊人,不論男女老少,都紛紛站著或倚著石頭上的大字拍照留影。我們當然也不能免俗,就在那幢英國券廊式別墅前拍照,但捕捉到的,也只是那標誌而已,不是已經隨風而逝的歷史。

 這座建築面積近一千平方公尺的「美廬」,背倚大月山麓,面臨長沖河水,佔地近五千平方尺的庭院,滿佈花木,金錢松、玉蘭、懸鈴木等高大喬木濃蔭遮天,地上的玉簪等植物處處,灰褐色的牆面也爬滿了美國凌霄。我們進入這兩層別墅,一樓原為當時「第一夫人」宋美齡的臥室;二樓原為蔣介石的辦公室、會客廳、臥室,其斜對面,有一間辦公室與臥室,原來是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陳布雷所屬。當年,蔣介石就在這幢別墅內,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制定圍剿工農紅軍計劃,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談判,醞釀了對日抗戰宣言,也與八上廬山調解國共衝突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進行過會談。但就在蔣介石題刻「美廬」十多天之後,政治形勢急轉直下,蔣介石和宋美齡離開了「美廬」,永遠不再回來了。而我們也就在他們留下過足跡的地方徘徊,有人去樓空的感覺。

 進入「美廬」前,在售票處對面有個「美廬超市」,門面不大,出售廬山特色食品;上得廬山,怎能入寶山而空手歸?出得來,在門口當眼處,擺著書攤,引人注目的儘是國共兩黨名人的軼史。旁邊一個遊客撿起一本看看,笑說了一句,這都是有年紀的人看的!那年輕人就不看了?那也不盡然,一個年輕小姐就說,我就最喜歡歷史了!我想她所指的是包括現當代歷史。實際上,來到廬山,哪裡能夠回避一切?稍一不小心,那歷史風雲便會重現,翻滾而來。

 我們徘徊在「廬山人民劇院」前,望著那上面紅底金字寫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橫幅,回想剛才在二樓大廳巡迴放映的中共中央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一年和一九七零年三次廬山會議的紀錄片《廬山風雲》,不覺感慨萬千。這上下兩層的建築物,於一九三七年為受訓人員而建,稱為「大禮堂」,成為蔣介石及國民政府暑期重要的活動場所。一九三七年的「廬山談話會」的許多活動,多在這裡舉行;蔣介石也在這裡多次向受訓的軍官訓話。解放後,「大禮堂」成為廬山群眾聚會場所,成為看戲看電影的地方,並更為現名。隨著中共中央三次在這裡舉行會議,這裡也不再演戲放映電影了,人們乾脆把它稱為「廬山會議舊址」了!

 那天午飯後,我一個人隨意溜達,踱到飯廳左近的草坪,四周寂靜無人,大太陽傘下,有四張靠背椅圍著一張圓桌,我坐下歇息。忽然傳來一陣喧嘩聲,原來是一輛旅遊車開到。我們所住的「別墅村賓館」就在「美廬」隔壁,我可以聽到導遊用手提擴音器講解的女聲。驀然想起那天遊「花徑」公園,這裡和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關。這裡原名「白司馬花徑」。白居易曾官至左拾遺高位,因直言進諫,元和十年(八一五年)被貶為江州(今九江)的司馬,此乃閑官,他鬱鬱不得志,有空遊歷。他在遊廬山時寫下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此後,此處便被稱為「白司馬花徑」。那裡有一座晉代古寺,因寺在雜植花木的大林峰下,又因峰北原有中、下大林二寺,所以此寺以「上大林寺」命名。到了唐代,就稱為「大林寺」。但時光流轉,至近代已沒甚麼人知道「白司馬花徑」了,直到民國十九年(一九三零年)才被發現。白居易遭遇如此,不禁令人歎息,想起「江州司馬青衫濕」之詩句,卻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廬山高出平地一千多米,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那天早上出發時除了衛生衣之外,外加一件外套。開始爬錦繡谷的時候,也不覺得熱,但見谷中處處是豐富花木,瑞香、結香、山桂花、金縷梅、雲錦杜鵑、映山紅、紅果樹、軟條七薔薇、美麗胡枝子、扶芳藤、斑葉蘭、蝦脊蘭等,沿著山徑走去,空氣清新。來到「天橋」,但見千餘丈斷層高崖的壘石,相距一二十米對峙在深澗之上,下面沒有依憑之處,我們站在高崖之巔,風聲呼呼,水聲嘩嘩,端的心驚膽顫。這天橋其實並不是橋。它稱為「橋」,出自這樣的傳說: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打過兩次大仗,其中一次是在廬山山麓鄱陽湖進行的,據說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次水戰。朱元璋兵敗率軍退上廬山,逃到天橋,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千鈞一髮之際,天上忽然出現一條金龍,如橋橫臥深澗之上,朱元璋兵馬從龍背上退走,待陳友諒追兵殺到,早已龍飛橋斷,無力越過天塹。這或許有意喻朱元璋是真龍天子的意思吧?但無論如何,這個故事無疑也增添了旅遊中的樂趣。

 「仙人洞」名氣很大,但身歷其境,聞名不如見面。供奉道教祖師老子的「老君殿」並不驚人,洞頂「黑質而白紋」的岩石縫隙浮空一滴一滴地下滴泉乳,滴在我們頭上,涼意森森,終年不歇。故名為「一滴泉」。過了老君殿,有一個洞豁然中開,這便是「仙人洞」了,古稱「佛手喦」。今日的仙人洞,是仙人洞道院所在,傳說唐末呂洞賓在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道術,得道成仙而去。但傳說終歸是傳說,信不信由你。

 走到平台停車場,X見我汗流滿面狼狽非常,說,你換上T恤吧!到小賣部轉了一下,卻沮喪地歎道,沒有T恤賣!真不會做生意!是的,如果有印上「廬山」字樣的T恤賣,在廬山還愁沒有生意做?

 下山那天下午,車過「廬山戀影院」,我又瞥見張瑜、郭凱明擁吻的海報,一閃就過去了。日間不見有人,那電影只是晚間放映。車子在彎彎曲曲的山徑上急馳,兩旁茂密林木急速倒退,涼快的廬山,漸漸遠去了。

 2010年6月15日—25日,於「二零一零年中國廬山國際作家寫作營」;6月27日定稿於香港。

相關新聞
百家廊:戀戀廬山 (2010-07-06) (圖)
翠袖乾坤:疑惑就是策略 (2010-07-06)
海闊天空:六月圍城茶杯風波 (2010-07-06)
琴台客聚:等待「金庸」 (2010-07-06) (圖)
杜亦有道:文化綿力 (2010-07-06)
思旋天地:放 榜 (2010-07-06)
詩幻留形:香港的舊體詩詞 (2010-07-06)
百家廊:聚焦手機短信 (2010-07-05) (圖)
翠袖乾坤:香港的活生生教材 (2010-07-05)
跳出框框:美 女 (2010-07-05)
琴台客聚:讀萬卷書、意到詞達 (2010-07-05)
生活語絲:美國的漢語小學 (2010-07-05)
思旋天地:用心為民 (2010-07-05)
網人網事:睇波保衛戰 (2010-07-05)
百家廊:他們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2010-07-02) (圖)
翠袖乾坤:老師老師 (2010-07-02)
娛視觀:哀流浪牛受傷有感 (2010-07-02)
琴台客聚:世界盃與自己的房間 (2010-07-02)
醫情識趣:刻薄的女人 (2010-07-02)
一網打盡:新車上路 (2010-07-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