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政改突破對「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意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06]     我要評論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作為中央的一次重大決策,今次政改突破對「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意義有四個方面:一是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決策更加高瞻遠矚,果敢創新,與時俱進;二是觸動了香港最深層次矛盾向積極方面轉化;三是向對抗國家憲制的激進反對派及其背後的西方政治勢力「亮劍」,警告其一切挑釁和圖謀都不會得逞;四是打破「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讕言,對未來台海兩岸談判有良性啟示作用。

 2012年政改呈現峰迴路轉和柳暗花明的過程,解讀其中奧妙成為政圈熱話,但鮮有人深入解讀其中重大意義。德裔猶太學者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有一句名言說:「上帝啊,一切都在細節中。」2012年政改一些重要的關節點和細節,影響、改變和創造著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歷史。這些事件和關節點中的許多細節,曲折生動,看似微小,意義重大,對香港繼續探索「一國兩制」實踐,對推動香港最深層次矛盾積極轉化,對加強香港與中央互動互信的關係,對在波譎雲詭的政治博弈中孤立、打擊敵對勢力和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改善香港的政治生態,都具有重大及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6月14日

 2012年政改由兩個重大事件組成:「五區公投」與政改博弈。雖然「公投」大敗致理性溝通空間大增,但民主黨與普選聯開出的條件,卻令政改的對話溝通呈現波譎雲詭、變幻莫測的形勢。手握關鍵九票的民主黨與中央雖有誠意商討,但提出三大條件,包括要求真普選承諾,有長期和中央溝通政改的機制,以及2012年6個區議員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席由「一人兩票」產生方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中央滿足了民主黨的前兩個條件,唯獨對「一人兩票」方案有保留,最主要原因,是擔憂民主黨會不斷「提價」。這已有歷史經驗可鑒,反對派在2005年討論政改時,要求中央提出普選時間表、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員選舉和被選舉權,其後中央及特區政府已在2007年人大決定及2012政改方案中一一回應他們的要求,但反對派並不滿足。中央擔心又出現類似層層加碼,開天殺價的問題。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6月14日,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以及林瑞麟和譚志源,與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張文光會晤。民主黨將原來建議的6席區議會功能議席由300多萬市民選出,減為新增5席,原有1席保持區議員互選產生的模式。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向唐英年表明,願以民主黨9票支持政改方案換取「一人兩票」方案,並表示若說服不了黨員大會支持便會辭職。

 當民主黨表明願意以立法會九票換取「一人兩票」方案時,中央已重新審視有關方案,而社會各界人士亦發表了新的看法。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6月17日

 本人6月17日在《東方日報》發表《以妥協爭取共贏》,認為「優化區議會方案」(「一人兩票」方案)「本身是一個富於爭論的議題。不僅反對派內部有異見,就連建制派內部也有分歧」,「問題是,換個角度看,從提名權、參選權、被選舉權既然都局限於區議會民選議員,應該肯定其『功能組別』屬性;而從選舉權因素分析,亦只局限於未有參與其他功能組別投票的選民,與一般的地區直選也不同。在人大決定與普選聯要求之間,這似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同一日,梁愛詩等人也表明了對「優化區議會方案」的新看法。

 事情的轉折點就發生在6月17日,「曾余辯」令到政府的政改方案支持度急跌。6月18日傍晚,中聯辦及特區政府分別接到中央通知,接納民主黨方案。6月20日,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在中聯辦大樓會見民主黨何俊仁、劉慧卿和張文光時說:「對特區政府在2012年政改方案中採納一人兩票要素持積極支持的態度,並樂見其成。」6月21日,曾蔭權正式宣佈,特區政府接受民主黨的區議會改良方案。

 今次政改之所以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是中央一次「民主集中,集體領導,自下而上,最高決定」的重大決策。

並非所謂談判,而是中央重大決策

 今次政改突破,並非如近日報章連篇累牘所指是什麼「民主黨與中央談判」云云,因為這種說法,不符合中國單一制的憲制原則,除了台灣之外,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或團體都無權與中央談判。而今次本港民主黨與中央是溝通協商的關係,並非談判關係。澄清這一點非常重要,有助進一步認識中央在「一國兩制」中的憲制地位。

 作為中央的一次重大決策,今次政改突破對「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意義有四個方面:一是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決策更加高瞻遠矚,果敢創新,與時俱進;二是觸動了香港最深層次矛盾向積極方面轉化;三是向對抗國家憲制的激進反對派及其背後的西方政治勢力「亮劍」,警告其一切挑釁和圖謀都不會得逞;四是打破「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讕言,對未來台海兩岸談判有良性啟示作用。

中央將具體事務與大局聯繫起來作宏觀考慮

 第一,今次政改突破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決策,已經不拘泥於一時一事,而是將具體的事務與大局聯繫起來作宏觀考慮,變得更加高瞻遠矚,果敢創新,與時俱進。今次政改最後的爭議,是非常具體和細微的事務:即區議會新增五個功能組別議席是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還是由民選區議員提名,由全港314萬沒有在其他功能組別投票的選民以「一人兩票」方式產生。但中央卻從全局考慮,若今次政改方案因為這一細節被否決,不僅特區政府管治將陷入嚴重危機,而且反對派內部十分艱難才產生的溫和理性路線將夭折,香港社會矛盾將激化,將導致除激進反對派外的全輸局面。如何處理這一問題,台灣也在看。中央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果斷拍板接納民主黨的改良方案,令形勢大逆轉,不僅避免港府管治出現危機,而且將提升曾蔭權的管治權威,改善香港的政治生態,促進港人與中央互動互信的關係。中央著力實現國際和平、兩岸和解、國內和諧的「三和」目標,中央與香港溫和反對派第一次在政改問題上達成共識與「和解」,與兩岸和解、和平發展互相輝映和促進。

中央鼓勵以對話代替對抗,以理性代替偏激

 第二,「五區公投」導致反對派陣營出現大分裂、大動盪、大改組,民主黨和普選聯不惜與公社兩黨分道揚鑣,不參與「公投」,既為理性對話開創條件,也使違法違憲的「五區公投」失敗得更加徹底。香港政治生態要改善,需要有真正的溫和反對派出現。真正的溫和反對派,一是不對抗憲制,不挑戰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力,不危害國家主權、統一、安全;二是主張透過於建制內的理性對話,透過妥協與協商,實現自己的民主訴求和目的。中央既然鼓勵以對話代替對抗,以理性代替偏激,就絕不會對溫和反對派落井下石,相反會雪中送炭。中央最後接納民主黨和普選聯的區議會改良方案,體現了正義和同情的政治倫理。

向激進反對派及其背後西方勢力「亮劍」

 第三,「公社連」曾聲稱民主黨與普選聯的談判策略與「五區公投」相輔相成,可增加籌碼云云,其真實意圖是以「公投」牽制普選聯的理性溝通路線。公社兩黨期待補選投票率高,以壓縮民主黨與普選聯的理性溝通空間,甚至逼迫民主黨與普選聯加入他們激進對抗的陣營。但是,由於中央、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對於普選聯與「公投」劃清界線的取向,予以支持和鼓勵,民主黨和普選聯最終頂住了公社兩黨又打又拉的壓力,沒有參與「公投」。「五區公投」慘敗後,「公社連」又把希望寄托在中央不接納民主黨「一人兩票」方案,導致民主黨和普選聯拋棄理性路線,最終被「公社連」捆綁而否決政改方案。中央洞悉「公社連」及其背後西方政治勢力之奸,首先令「五區公投」慘敗收場,其次令「公社連」捆綁民主黨和普選聯的圖謀破產,這是有力地向對抗國家憲制的激進反對派及其背後的西方政治勢力「亮劍」,意義十分重大。

對未來台海兩岸談判有良性啟示作用

 第四,今次政改突破,雖然並非所謂「民主黨與中央談判」,但既然香港特區的一個政黨都能與中央溝通協商而達成重要共識和成果,這對打破「與中共談判無異與虎謀皮」讕言,對未來台海兩岸談判有良性啟示作用。「一國兩制」構想最先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首先在香港成功實踐,對台灣起重要示範作用。中央著力實現國際和平、兩岸和解、國內和諧的「三和」目標,香港回歸13年來中央首次與香港民主黨通過協商和解達成共識,對兩岸和解進程影響深遠。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政改突破對「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意義 (2010-07-06)
社民連踏鋼線抗爭的窘境 (2010-07-06)
世界盃政治與政治世界盃 (2010-07-06)
頂天立地:民主不是遮醜布 (2010-07-06)
政經多面體:資助市民置業值得商榷 (2010-07-06)
香江透視:香港政改「柳暗花明」的啟示 (2010-07-05)
人民幣匯改轉入戰略調整期 (2010-07-05)
陳水扁參選的震撼彈 (2010-07-05)
田園快語:豈容鼠輩橫行香江 (2010-07-05)
東北亞海域軍演的大國博弈 (2010-07-05)
解惑篇:新區議會界別的預選提名 (2010-07-03) (圖)
止戈為武:解放軍東海演練「一舉多得」 (2010-07-03)
世紀風雲:東亞:須警惕「高可能、低後果」衝突 (2010-07-03)
「民主女神」和「民主神女」是誰造出來 (2010-07-03)
ECFA獲簽 兩岸共贏 (2010-07-03)
揚清激濁:集中精力解決民生經濟問題 (2010-07-02)
東張西望:ECFA是扭緊兩岸的新臍帶 (2010-07-02)
功能組別可以符合普選原則 (2010-07-02)
單刀直入:助學不足 貸款沉重 (2010-07-02)
公民黨是最大的輸家 (2010-07-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