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劉凝哲16日電】中國近年來在核聚變研究、載人航天、LAMOST大視場光學望遠鏡以及「星雲」超級計算機等方面的技術,已在國際處於前列位置。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世界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整個項目的自研率在90%以上,取得了65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成果。來自發達國家的科學家們評價,EAST將是一個對世界聚變研究產生重要影響的先進科學設備;它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具有全超導磁體和主動冷卻結構的托卡馬克,能實現穩態運行;EAST是中國聚變研究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超級計算系統 技術直逼美國
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已是眾人皆知。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基礎必須是,綜合國力強盛,經濟發展水平高,有一定的財政支持,有一批從事航天科技事業的骨幹人才隊伍,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隨著神舟七號在2008年成功發射,太空人翟志剛實現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令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
「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是目前世界上天體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天文望遠鏡。LAMOST開創了一種新的望遠鏡類型,LAMOST型施密特望遠鏡,打破了大視場望遠鏡不能兼有大口徑的瓶頸,被國際上譽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徑望遠鏡最好的方案」。
2010年上半年剛研製成功的「星雲」高性能計算系統,是中國第一台、世界第三台實測性能超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綜合計算速度排名世界第二,峰值計算能力名列全球第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星雲」,令很多科學家認為,「中國正在挑戰美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霸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