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後來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1]     我要評論

李恩柱

 常有小品譏笑缺乏幽默感的人。云:一段故事終了,意境已出,缺乏幽默感的聽者仍然問:「後來呢?」這一問大煞風景,可以博人一笑的故事頓時變得無趣無味。不過,這對幽默故事而言是如此,換成別的事,倒需要刨根問底,諸事問個「後來呢」。

 西哲曰,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吧!就中國歷史來說,有一千個讀者,恐怕也會生出一千種觀點。有人說中華幾千年的歷史,用「專制」二字概括足矣;有人則大加讚頌,謂中華文化獨一無二,不可簡單否定。誰是誰非,還是非中有是,是中有非,莫衷一是,且都有史實充作論據。

 皇權統治,是不是一定與落後勾連起來?專制社會是不是一定停滯不前、毫無發展?讀者諸君自有論斷,在下不必饒舌。不過世人切不可忘記兩個事實:第一,中國皇帝退出歷史舞台的歲月剛剛接近百年;第二,中國社會封建歷史有幾千年,比一些成熟的民主國家多了十幾倍或二十幾倍,發展速度卻落後許多,原因何在?是中華民族人種不行嗎?是這片土地貧瘠嗎?都不是。顯例就是最近三十多年經濟發展速度之迅猛令世人矚目,且多以「奇跡」加之於上。尋其源,還不是民主空氣漸濃之故?

 何茲全先生在《中國文化六講》中說,遠古以來,不但形成了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兩大系統,在國家形態上也出現了東西不同的兩種形態。一般說,西方繼承的是氏族部落的氏族一般成員權,走的是民主的道路;東方繼承的是酋長權,走的是集權的道路。何教授提醒讀者:稱西方走的是民主的道路,東方走的是集權的道路、專制的道路,是大體的劃分,而不是西方只有民主,東方只有集權、專制。絕對整齊劃一的東西,是絕對不存在的。

 談及民主和專制,常常使人感到困惑之處,即在於民主之下也會找出專制的事例,專制體內也有民主的幼芽。《老學庵筆記》卷一云:「高宗在徽宗服中,用白木禦倚子。錢大主入覲,見之,曰:『此檀香倚子耶?』張婕妤掩口笑曰:『禁中用煙脂皂莢多,相公已有語,更敢用檀香作倚子耶?』時趙鼎、張浚作相也。」此處的「高宗」指宋高宗趙構,即殺掉岳飛的那位皇帝。在專制社會,宋高宗算不上特別昏庸無道的皇帝,然而也是可以拿得好名次的。他對宰相的意見竟然如此重視,可見專制之下,某些時候臣子也不是張不得口,尤其唐宋時代之前。不過,不僅每個朝代不可一概而論,就是每個皇帝自己也是此一時彼一時,讓人難以捉摸。也是宋高宗,有一次,御廚把餛飩下得略生了些,就被他打入了大理寺。

 在專制社會,各個朝代雖有區別,但最終還是皇帝說了算,也就是《史記》所言的「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明太祖朱元璋更加不分鉅細,要求一切中外奏章都得經他過目。清代皇權比明代集中程度還要高,嘉慶皇帝曾說:「我朝列聖相承,乾綱獨攬」。從某種程度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專制集權色彩越來越濃厚的記錄。在事件眾多、頭緒繁雜的記錄中,尋找任何事例都不困難,不能憑此輕易肯定或否定,更不能對傳統稍加增刪斧正就以為違背了祖訓,就以為遠離了國情,那樣不僅顯得太幼稚,也太草率。後人對古人可以尊重,但不能頂禮膜拜。虛無不好,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盲目肯定,則會陷入自戀之中,無端陶醉。下結論之前問一聲「後來呢」,可能會冷靜一些。

 「專制文化」塑造了人的兩種思想,一種是實行獨裁統治並宣揚專制獨裁合理化,一種是閹割民眾獨立精神並宣揚奴才思想合理化。這兩種思想共同作用,使人們形成扭曲的價值觀。戰爭時期多奸細,和平時代少讜論,無不是這種價值觀的體現。嚴復曾說:「中國自秦以來,無所謂天下也,無所謂國也,皆家而已。一姓之興,則億兆為之臣妾。其興也,此一家之興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憲法、國家、王者三大物」。天下、國、家界限的消失,使專制制度在聖君、庸君、昏君、暴君之間無規律跳躍。專制制度如果碰巧遇到昏君暴君,社會就會吹拂淒風慘雨,如果人們恰好碰到一位聖君明主,政通人和的景象就會顯現,各項事業就會有所發展。但總體而言,體制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制約發展速度,禁錮了人的創造力。

 曾有一幅漫畫,一個被裝入罈子的人緊縮手腳蜷身生活在其中,可罈子被打碎以後,那個人卻毫無舒展手腳的慾望,仍然縮手縮腳蜷著身團在那裡。人育制度,制度育人,長久浸泡於某種氛圍,人就會由不適變為習慣。專制制度也好,民主制度也罷,對人都有這種作用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吉祥如意的「四鼻孔鯉魚」 (2010-07-21) (圖)
古今講台:朱元璋的「至親」 (2010-07-21)
古典瞬間:後來呢? (2010-07-21)
文訊:香港不是文化沙漠7000年歷史緊繫大陸 (2010-07-21)
來鴻:半個偉人 (2010-07-21) (圖)
歷史與空間:新聲古韻話丹洲 (2010-07-20) (圖)
豆棚閒話:小說史上新奇觀 (2010-07-20)
詞話詩說:貪生怕死 (2010-07-20)
來鴻:靜觀荷花 (2010-07-20) (圖)
夏天的風 (2010-07-20)
歷史與空間:淺談漢學與樸學 (2010-07-17) (圖)
古典瞬間:精彩的白描 (2010-07-17)
文化觀察:詩歌:高考作文無法承載之重 (2010-07-17)
3D報紙,未必是待開掘的市場金礦 (2010-07-17)
歷史與空間:關於「意見」 (2010-07-14) (圖)
亦有可聞:茯苓霜 (2010-07-14)
開卷有益:解讀「十月革命」的前奏 (2010-07-14) (圖)
古今講台:極端性格的朱元璋 (2010-07-14)
文訊:香港式「蝸居」 (2010-07-14) (圖)
更正 (2010-07-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