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水晶宮 認識海上絲綢之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水晶宮」中的南海1號。

 自從南海1號「上水」以來,筆者一直都很想參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雖然博物館在去年底正式開幕以來,南海1號仍未「開箱」,但筆者也很想看,畢竟它可說是近年中國水下考古重要發現之一。因此,在到訪那天,筆者簡直是興奮非常,到了博物館之後,更是喜出望外,因為導遊竟然是副館長兼國家水下考古工作隊隊員張萬星。

 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陽江海域海底意外發現一艘古代商船,這一發現引起了考古學界與世界的關注,有關專家斷定該船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國家文物局把此船命名為南海1號。之後,國家相關部門組織多次探搜。2007年12月22日,南海1號正式出水,12月28日,南海1號正式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廣東陽江海陵島十里銀灘,是根據南海1號整體打撈、就地保護的原則而興建。根據資料,博物館耗資2億多元,總建築面積19,000多平方米,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

 博物館設計很特別,船的元素滲入到每一個細節,博物館外觀是五個橢圓形關聯艙體設計,流暢的曲線與遠處的海岸線遙相呼應,彷彿波濤翻騰,而博物館內部是以古代造船龍骨搭建出船艙空間。據張萬星表示,博物館打破了以往博物館靜態展陳的方式,是世界上首個水下考古動態專題博物館,而且博物館承擔水下考古科研培訓的重要功能,所以希望以感性方式來展示水下考古成果,更生動地帶領人們走近考古事業。

收藏文物各具特色

 南海1號文物總量有6萬件至8萬件,以景德鎮等宋代幾大名窯出品的瓷器以及金銀銅器、錢幣等為主,目前打撈的文物有6,000多件,博物館展出了200多件精品,其中藏在廣東省博物館的鎏金腰帶首次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出。

 南海1號船長30多公尺,寬9.8公尺,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它是目前世界發現的海下沉船中,船體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宋代遠洋貿易商船,這艘沉船的出現對中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保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博物館正面由5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鷗,館中間最大的橢圓體就是為南海1號量身定做的「水晶宮」。「水晶宮」是一個巨型玻璃缸,其水質、溫度及其他環境都與沉船所在海底完全一樣,透過透明的玻璃牆壁,人們可以觀賞到水下考古工作者發掘打撈的文物。但參觀當日,我們仍只可看到「封箱」,要看到南海1號的真身,仍有待有關部門的最後決定。

 不過,筆者感到最驚訝,還有博物館原來是坐落於風光旖旎的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西側,更已是廣東省政府建設文化大省的重點專案工程之一,所以在長長的海灘,除了可以找到博物館,還可以看到不少酒店及旅遊文化設施。因此,博物館的確可以打造成文化地標。

相關新聞
南海1號 南風古灶 珠三角博物館遊 (2010-09-02) (圖)
水晶宮 認識海上絲綢之路 (2010-09-02) (圖)
陶瓷博物館 看活著的南風古灶 (2010-09-02) (圖)
原來博物館實在有很多 (2010-09-02) (圖)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粵劇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2010-09-02)
香港博物館「公私之爭」 (2010-09-02) (圖)
訪深圳博物館新館 思考博物館經營之道 (2010-08-30) (圖)
小結: (2010-08-30) (圖)
到老館看鄧小平展覽 (2010-08-30) (圖)
跨界創作 詩相 交融添新意 (2010-08-28) (圖)
詩相不需互相說明 (2010-08-28) (圖)
寫詩源於想要表達 (2010-08-28) (圖)
鼓勵學生繼續創作 (2010-08-28) (圖)
拍攝前作心理準備 (2010-08-28) (圖)
學生詩作《Over-speeding Earthquake》節錄 (2010-08-28) (圖)
虛實之間 引發奇想 (2010-08-28) (圖)
「本來無一事」又一山人攝影展 (2010-08-28)
茶具創作賽大檢閱 巧手匠心製美器 (2010-08-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