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陶瓷博物館 看活著的南風古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仍維持生產的南風古灶。

 之後,我們到了在04年正式開館的石灣陶瓷博物館。該館是廣東首個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行業博物館,坐落於佛山南風古灶旁邊的公仔街內,佔地2,000多平方米。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6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人們全新的感受。

 石灣公仔向來有名,筆者一到石灣陶瓷博物館,就已被門口的一對《陶雕門神》所吸引,又大又有神,《陶雕門神》是極具佛山石灣公仔特色的陶瓷浮雕,由鍾汝榮大師操刀,高約2.76米、寬1.45米,是世界最大的一對陶瓷浮雕門神。館內還有《東平河圖錄》、《大花瓶》等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陶瓷巨製。《東平河圖錄》是陶藝家張溫帙的巨幅陶瓷壁畫,總長42.6米,高2.6米,由539塊陶板組成,鋪滿陶博館的整個外牆,重現了明末清初居住在東平河兩岸百姓一天的生活及工作場景,而陳列在「陶的形成」館的《大花瓶》,高2.8米,直徑1.2米,展示了石灣藝術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

 雖然筆者對館內所有的陶瓷名作,甚至陶瓷人像模型及擺設都嘖嘖稱奇,但更驚訝的是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依山興建

 南風古灶其實是一個依山而建的龍窯,而石灣古代燒製瓷器以龍窯為主。龍窯的傾斜設計方便燒製時順應火勢,所以形態就好像是一條巨龍從天而降,而石灣人舊稱窯為灶。南風古灶的爐口對著南方,窯尾有400年以上歷史的榕樹,夏天的時候涼風習習,所以得名「南風」。

 據當天導賞的博物館主任陳雪蘭所介紹,南風古灶歷代不斷加建,如現在的煙囪是近代建成的。原來現時窯體總長37多米,窯身牆體外寬6米,內寬平均2米左右。窯面有火眼34排,每排5個,按照石灣陶瓷業的行話一排火眼有一下火,所以共有34下火。這些火眼是燒窯時投放木柴的入口。窯側有4個用於陶製品出入的灶口。

 筆者覺得南風古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仍然是「活著」,仍被用來生產,而且圍繞南風古灶已發展成南風古灶旅遊景區,其中一個同學更與陶工一起以「古法」來製作陶器。近年,佛山政府希望發展創意產業以取代石灣遷出的陶瓷工業,而南風古灶也被視為地標性景點。

相關新聞
南海1號 南風古灶 珠三角博物館遊 (2010-09-02) (圖)
水晶宮 認識海上絲綢之路 (2010-09-02) (圖)
陶瓷博物館 看活著的南風古灶 (2010-09-02) (圖)
原來博物館實在有很多 (2010-09-02) (圖)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粵劇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2010-09-02)
香港博物館「公私之爭」 (2010-09-02) (圖)
訪深圳博物館新館 思考博物館經營之道 (2010-08-30) (圖)
小結: (2010-08-30) (圖)
到老館看鄧小平展覽 (2010-08-30) (圖)
跨界創作 詩相 交融添新意 (2010-08-28) (圖)
詩相不需互相說明 (2010-08-28) (圖)
寫詩源於想要表達 (2010-08-28) (圖)
鼓勵學生繼續創作 (2010-08-28) (圖)
拍攝前作心理準備 (2010-08-28) (圖)
學生詩作《Over-speeding Earthquake》節錄 (2010-08-28) (圖)
虛實之間 引發奇想 (2010-08-28) (圖)
「本來無一事」又一山人攝影展 (2010-08-28)
茶具創作賽大檢閱 巧手匠心製美器 (2010-08-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