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原來博物館實在有很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廣東粵劇博物館中的「紅船」模型。

 我們之後到訪了始建於宋代的佛山祖廟古建築群,參觀粵劇古戲台「萬福台」、木石牌坊「靈應牌坊」、石池「錦香池」和「靈應祠」門面「三門」,還有磚雕牌坊、瓦脊、灰塑、木雕等,欣賞精美的明清工藝,當然還有在古建築群內的佛山黃飛鴻紀念館。

 其後,我們再參觀廣東粵劇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兆祥公園的兆祥黃公祠內,共13個展區,展示明清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書、海報、戲橋、戲服、樂器以及上世紀早期的粵劇劇照、名伶書畫等,呈現粵劇文化的豐富內涵。

 在第二天,我們也因著「團長」二人的關係,得以拜訪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來接待的包括副所長鄧宏文及曹勁。鄧副所長更在百忙中抽時間,為我們介紹近年內地考古工作的變化,例如採用更準確的三維坐標系統測量考古工地,以及使用新方法的好處及他們工作的種種衝擊。最後,他更帶我們參觀文物標本室,看到很多未曾公開展示的重要考古文物。

 另外,我們還參觀過其他考古選址及歷史文物建築,所以希望借這機會多謝包括帶我們到小沙澳灣考古遺址駐地的珠海博物館陳振忠館長、蕭一亭主任;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全洪;陳家祠館長黃海妍及副館長李繼光等,他們熱情的招待,實在令筆者及其他團友深感榮幸。

 其實,這一次考古文物考察遊的確讓我們認識到,單是珠三角就已有大大小小、不同種類及性質的博物館,你只要到網上找找,幾十個名稱立即「彈出來」。就筆者所見,它們雖各有不同,但目前都面對著一個問題—如何配合社會的發展,改變或迎合人們所需,同時又要突出自己,吸引人們的注意。

相關新聞
南海1號 南風古灶 珠三角博物館遊 (2010-09-02) (圖)
水晶宮 認識海上絲綢之路 (2010-09-02) (圖)
陶瓷博物館 看活著的南風古灶 (2010-09-02) (圖)
原來博物館實在有很多 (2010-09-02) (圖)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粵劇博物館 (2010-09-02)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2010-09-02)
香港博物館「公私之爭」 (2010-09-02) (圖)
訪深圳博物館新館 思考博物館經營之道 (2010-08-30) (圖)
小結: (2010-08-30) (圖)
到老館看鄧小平展覽 (2010-08-30) (圖)
跨界創作 詩相 交融添新意 (2010-08-28) (圖)
詩相不需互相說明 (2010-08-28) (圖)
寫詩源於想要表達 (2010-08-28) (圖)
鼓勵學生繼續創作 (2010-08-28) (圖)
拍攝前作心理準備 (2010-08-28) (圖)
學生詩作《Over-speeding Earthquake》節錄 (2010-08-28) (圖)
虛實之間 引發奇想 (2010-08-28) (圖)
「本來無一事」又一山人攝影展 (2010-08-28)
茶具創作賽大檢閱 巧手匠心製美器 (2010-08-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