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冷眼向洋:中國:戰略包圍與戰略出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6]     我要評論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當前中國的做法,是繼續維持中美關係的大局,同時積極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地緣優勢,用中國人的謀略,展開戰略反擊,不與美國正面交鋒,但可以擺脫美國的糾纏,或盡量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的戰略出擊,能夠有效地打破美國的包圍,在動態的合作、競爭、對峙兼而有之的局面中,新的國際戰略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3月的天安號事件以來,美國對華的戰略包圍隱然成型,這是一個從東面、南面和西部對中國的戰略包圍,這是為了壓縮中國的戰略空間,阻止中國的實力擴張,阻止中國「出海」和陸路西進,戰略目的就是阻遏和制約中國作為強國而崛起,防止中國成為足以威脅美國的強國。

美試圖從三面包圍中國

 美國利用天安號事件,重新整固了一度出現裂縫和動搖的美日韓東北亞軍事同盟,重新收回了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日本的鳩山首相辭職,後面是否有美國的因素不得而知,但是繼任的菅直人明顯比鳩山更積極地處理在沖繩保留美軍基地的問題。美韓連續在黃海軍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針對朝鮮,實際對中國亮劍,兩次放風要將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開入黃海,其對中國示威、試探的態勢非常明顯。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河內高調宣佈美國要介入南海局勢,拉攏一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對抗中國,不言而喻。在中國的西部,阿富汗戰爭持續膠著,印度對中國的戰略防備和戰略阻遏則得到美國(以及日本、俄羅斯與歐盟)的配合。

 可以說,中國在崛起進程中所面臨的戰略壓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空前的,其動力來自美國,只有美國有能力將中國周邊國家在一定程度加以整合,制約中國,但還遠遠談不上建立一個反華的「神聖同盟」。

中國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

 面對這樣的戰略壓力,中國並非只能消極對應,也不是只能跟著美國下棋。中美之間的實力是不對稱的,兩國之間的戰略指導思想也完全不同,實力不對稱並不意味中國只能按照美國指定的方向發展,更不意味著在中美的戰略博弈中,中國必然處於下風。

 美國是超級大國,縱橫世界的能力和經驗無人能及,美國對於敵手或軟硬兼施(如對蘇聯和朝鮮),或大打出手(如阿富汗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伊拉克、南斯拉夫)。美國統治者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常能防患於未然,制敵於先機。

 中國是古老大國,有豐富的戰略思想資源,這種資源必須在全球化時代創新。鄧小平認為中國應該韜光養晦的思想,直接推動了中國在1989年之後打破國際孤立、利用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市場加快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實在是高明的戰略思想。中國在韜光養晦的同時,開始更多地有所作為。

 在戰略上,中國與美國的其他對手不同,中國不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也不挑戰美國的海外利益。問題是,中國作為強國,這一態勢本身就在改變國際戰略格局,也就必然被美國認為是威脅。

 然而美國在壓制中國的同時,也有自身的軟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也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儘管美國仍然是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的操控者,但是債務纏身、未走出金融危機的美國,要全面壓制、逼迫中國,不啻玩火,點火而不燒及自身是不可能的。

中國有效打破美國包圍

 當前中國的做法,是繼續維持中美關係的大局,同時積極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地緣優勢,用中國人的謀略,展開戰略反擊,不與美國正面交鋒,但可以擺脫美國的糾纏,或盡量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

 中國周邊的國家,固然有擔心中國強大的一面,但又都希望從中國的經濟「蛋糕」分得一份,這就是反華神聖同盟不可能成立的根本原因。中日經濟高層論壇,日方與會者人數太多。北京方面希望稍加壓縮,但日本從官廳到大公司、地方政府,都不肯壓縮名額,因為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已經成為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韓國也面臨同樣的處境。因此日韓都不可能與中國全面對峙,即使美國都不可能,全面對峙會導致本國經濟特別是出口的重大損失。

 在軍事方面,中國獲得了亞丁灣護航的天賜良機,海軍編隊開始走向遠洋;中國在印度洋的港口建設佈局,包括在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與塞舌爾的港口項目,有條不紊在展開。近期將舉行的上合成員國反恐聯合軍演,中國陸軍展開了遠距離機動,從位於東北亞內蒙古的訓練基地,機動到5千公里之外位於亞歐大陸腹地的哈薩克斯坦,為未來有需要時的軍事行動積累經驗。中國海軍近期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的多番軍演,儘管軍方強調只是例行演練,但無法不讓外界產生聯想。中國航天方面的衛星聯合實驗成功,更顯示了中國的太空實力及其戰略作用。雖然印度一直獲得各主要大國的支持,也一直在對中國施加戰略壓力,但是印度的天敵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對峙,卻是印度無法擺脫的夢魘,也是中國在戰略上必然利用的籌碼。中國與中亞各國同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與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阿富汗均保持良好關係,未來青藏鐵路延長至尼泊爾,中緬孟公路與鐵路建成後,中國的影響力必然持續增加。

 中國的戰略出擊,能夠有效地打破美國的包圍,在動態的合作、競爭、對峙兼而有之的局面中,新的國際戰略格局正在形成。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發掘人才 掌握話語 迎新選戰 (2010-09-06)
廿四味:培根的比喻與朱熹的名句 (2010-09-06)
把脈香港:香港特區沒有「次主權」 (2010-09-06)
冷眼向洋:中國:戰略包圍與戰略出擊 (2010-09-06)
局中人語: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 (2010-09-06)
台灣政論媒體怪現狀 (2010-09-06)
止戈為武:解放軍首次引入商業保險機制 (2010-09-06)
從深圳前海規劃看香港河套區 (2010-09-06)
世紀風雲:曾蔭權致電菲總統引發的思考 (2010-09-04)
東張西望:北京引導朝鮮改革開放 (2010-09-04)
讓「阿福精神」代代相傳 (2010-09-04)
對準世界與本土文化的鏡頭 (2010-09-04)
智庫的戰略價值不容忽視 (2010-09-04)
來論:《蘋果日報》將人質慘劇政治化不得人心 (2010-09-03)
廿四味:政壇寄生蟲進退維谷 (2010-09-03)
把脈香港:放下「仇菲之心」 顯偉大情操 (2010-09-03)
悲傷、感動和希望 (2010-09-03)
「撤軍」凸顯白宮損人不利己 (2010-09-03)
局中人語:挾持人質事件之學校危機處理 (2010-09-03)
置業貸款效果適得其反 (2010-09-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