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發掘人才 掌握話語 迎新選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6]     我要評論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劉夢熊

 面對未來十年選戰連場,建制派發掘和培養人才,加強在區議會議員中「揀蟀」,建立第二梯隊,辦好選戰「黃埔軍校」,增加新丁曝光挑大樑機會,實在刻不容緩。建制力量面對選戰新格局的另一個重點是加強論述,掌握話語權,尤其是要研究如何發揮感動的力量。

 8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高票通過對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予以批准或備案,至此,本輪政改「五步曲」宣告完成,本港踏入「後政改時期」。

 如果從戰略上講,2012年政改方案的通過有利於政制發展向前走,有助於香港社會放下政治爭拗集中精力拚經濟的話;那麼,從戰術戰役來說,鑒於往屆地區直選結果顯示反對派與建制力量的所得票數比例為「六比四」,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新格局無疑是有利於反對派。這也是2012年政改方案得以通過表明建制派不怕「蝕底」、相忍為港、顧全大局的明證。

未來十年香港選舉格局大變

 現在建制力量面對的難題是:2012年新增十個直選或直選含量很高的立法會議席,有無可能打破「六四」定律,起碼在立法會議席整體比例上守住原先份額?另外是民主黨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憲制決定框架內開啟了與中央溝通機制其政治光譜向中移動的情況下,中間選民票源會不會益了反對派?而且依據《基本法》「循序漸進」的原則,接踵而來的2016年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若干議席的產生也會擴大選民基礎,為2020年的立法會普選鋪路。建制力量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所碰到的挑戰,到2016年、2020年只會更嚴峻!

 古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既然未來十年香港的選舉格局將要大變,能否與時俱進適應這種變化,工夫做在前面,關係到建制力量各政團的生存與發展。2004年港進聯未能適應選委會立法會議席全部取消的變局到頭來「四大皆空」導致「泡沫化」就是深刻的教訓!

建制派首要發掘選戰人才

 建制力量面對2012年以至下屆(2016年)、下下屆(2020年)立法會選舉,要搶佔制高點,首要是發掘選戰人才。

 眾所周知,選戰人才與一般政治人才有別:一般政治人才「做得」即可,而選戰人才必須「做得」外還要「寫得」、「講得」;一般政治人才「敏於事,慎於言」,而選戰人才則要「敏於事,善於言」;一般政治人才埋頭苦幹,可安於做「無名英雄」,而選戰人才則務實之外也要務虛,廣泛接觸群眾,爭取曝光率和知名度;一般政治人才毋須經受選舉成敗衝擊,而選戰人才卻要接受選戰輸贏考驗等等。可以說,政治人才「三軍易得」,選戰人才「一將難求」!

 2008年立法會地區直選中,民建聯兩位新星分別在九龍西和新界東成功上位。坦率地說,主要是基於「選黨」的鐵票效應,而非「選人」的吸票結果。對比年來反對派社民連讓新人出任黨主席,及以奇招捧「維園阿哥」極速上位的咄咄逼人氣勢,反證了建制力量各政黨在發掘選戰人才方面任重而道遠。面對未來十年選戰連場,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加強在區議會議員中「揀蟀」,建立第二梯隊,辦好選戰「黃埔軍校」,增加新丁曝光挑大樑機會,實在刻不容緩!

加強論述 掌握話語權

 建制力量面對選戰新格局的另一個重點是加強論述,掌握話語權,尤其是要研究如何發揮感動的力量。

 必須承認,回歸十三年在地區直選中建制派一直居於下風決非偶然。一方面是「存在決定意識」,在「一國兩制」背景下,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自然衍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與內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派生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存在差異;而建制力量堅持愛國愛港立場,卻被部分選民視為等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意識形態、價值觀,當作「左仔」,打入「阿爺吹雞,全部跪低」一類;倒是認為反對派在意識形態、價值觀才是「一國兩制」中另一制的天然代表予以認同。且香港市民相當部分是1949至50年、6O年至62年、70年代等三次「逃港」潮時期來港,對「階級鬥爭為綱」歷史心有餘悸,心有預悸;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體系始終存在隔閡和成見,造成「愛國」與「愛黨」的落差,對反對派一套論述較為接受。

 舉例而言,2003年「二十三條立法」,支援立法的建制力量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立場上本來理直氣壯才對,豈料反對派利用「煽動」、「顛覆」、「洩漏國家機密」概念不夠清晰的空子,祭出維護「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法寶,觸動了香港人最敏感的神經,在論述中佔了上風。所以,「反二十三條立法」的「四大狀」一戰成名,其後晉身立法會,成為公民黨核心。相反,建制力量在論述中處於守勢,五十萬人「七.一」遊行令港府陷入管治危機,只好中止「二十三條立法」。除了令落力推行二十三條立法的保安局局長成為「代罪羔羊」黯然辭官外,是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也慘遭選民「修理」。

掌握話語權 贏取民心

 又如今次政改討論,6月17日「曾余辯」中,代表政府推銷政改方案的曾蔭權特首在論述中「理通文不通」,反對政改方案的政客余若薇在論述中卻是「理不通文通」,辯論結果是曾蔭權落敗,港府政改話語權「一鋪清袋」,形勢逆轉。幸虧中央及時出手,高瞻遠矚「求大同,存大異」,認可「區議會改良方案」,才令政改「柳暗花明又一村」!

 總之,在過去多年政治爭拗及選戰中,建制力量在論述中未能將愛國愛港立場與市民關切的訴求利益藝術地緊扣一起,選戰口號未能發揮感動力量,連《城市論壇》這樣重要的輿論陣地也以「杯葛」為名拱手相讓,結果「黃鐘毀棄,瓦釜轟鳴」,失去話語權。在論述中讓反對派佔了上風,在地區直選中豈能不居於下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建制力量今後在平常日子宜用百姓喜聞樂見形式,根植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情和使命感;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論述,令市民看到建制力量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推動民主」的確踏踏實實做事,令市民感到建制力量是「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遇到重大事件(例如最近的香港旅行團在馬尼拉被挾持、屠殺事件)中應以反應快速、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打動人心的論述將市民團結在自己周圍,讓民眾感到建制力量才是社會整體利益、市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守護神!到選戰關鍵時刻則應摒棄無稜無角的口號和「萬金油」式套話,借鑒奧巴馬以「改變」口號扭轉乾坤以弱勝強的成功經驗,以精煉口號及富於感情的表述發揮感動的力量贏取民心。長期下來,何愁選戰態勢不由「六四開」變為「五五開」再變為「四六開」!誠如是,則香港「人心回歸」可成,繁榮安定可興矣!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發掘人才 掌握話語 迎新選戰 (2010-09-06)
廿四味:培根的比喻與朱熹的名句 (2010-09-06)
把脈香港:香港特區沒有「次主權」 (2010-09-06)
冷眼向洋:中國:戰略包圍與戰略出擊 (2010-09-06)
局中人語:小班教學是救校良方? (2010-09-06)
台灣政論媒體怪現狀 (2010-09-06)
止戈為武:解放軍首次引入商業保險機制 (2010-09-06)
從深圳前海規劃看香港河套區 (2010-09-06)
世紀風雲:曾蔭權致電菲總統引發的思考 (2010-09-04)
東張西望:北京引導朝鮮改革開放 (2010-09-04)
讓「阿福精神」代代相傳 (2010-09-04)
對準世界與本土文化的鏡頭 (2010-09-04)
智庫的戰略價值不容忽視 (2010-09-04)
來論:《蘋果日報》將人質慘劇政治化不得人心 (2010-09-03)
廿四味:政壇寄生蟲進退維谷 (2010-09-03)
把脈香港:放下「仇菲之心」 顯偉大情操 (2010-09-03)
悲傷、感動和希望 (2010-09-03)
「撤軍」凸顯白宮損人不利己 (2010-09-03)
局中人語:挾持人質事件之學校危機處理 (2010-09-03)
置業貸款效果適得其反 (2010-09-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