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美國前總統卡特到朝鮮為闖境被囚的國人說項,成功放人。各種報道和分析猶不斷見諸世界各地媒體,不旋踵,卡特蹤影又出現在湖南,出席民間紀念中美人民友誼活動。
有些人得天獨厚,精力過人,經常長途跋涉,飛行十多小時後,一落機就出席重要會議,毫無倦色。換了是我,跨越多個時區的旅途幾乎要了命,續後晨昏顛倒幾天,也未必恢復元氣。不知道卡特回到美國老家休息多少,不過,以他耄耋之年,猶且風塵僕僕,更堪欽佩。
卡特的功業,並非建於在白宮的四年。以他的政治「潔癖」,獨來獨往作風,能夠入主白宮實是異數。若非尼克遜過度專橫的形象嚇怕美國民眾,卡特這類南方小州的清流,根本無法出頭。
好人、聖人,並不等於有能,卡特不僅不獲連任,在民主黨內也始終是邊緣人物,甚至他的後輩克林頓當選總統後,寧親共和黨的退任者里根和布什,也不親近卡特。
國內備受冷落、更凸顯卡特在海外的輝煌成就。近二三十年來,世界哪裡有天災人禍,幾乎都可見到卡特身影,除了間中代表美國,他更多時間代表一名「普世長老」,代表公義博愛的 icon。每一個行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的後輩克林頓,退休後行程多半都有數以十萬元計的酬金推動,不可同日而語。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近年致力打造什麼都和什麼都,可是,卻少有殿堂式 icon;曾經捧過一些藝人,有名氣、有心、有誠意,不過,緊要關鍵時刻,一些措詞用語總是惹起爭議。
香港其他界別不乏成功人士,退休之後多半韜光養晦,不再拋頭露面,形成了香港一個獨特現象:什麼都不缺,獨缺超然獨立的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