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龍躍頭文物徑於1999年正式開放,是本港的第二條文物徑。龍躍頭位於粉嶺聯和墟東北面,是新界五大族之一鄧氏的聚居地。鄧氏族人繁衍,其中一支在元朝末年遷居到今日粉嶺的龍躍頭,且留下不少古蹟文物,龍躍頭天后廟就是其中之一。
龍躍頭是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鄧氏聚居之地,相傳當地有一座龍山,五峰並聳,山勢如黃龍奔騰,為著名風水龍脈所在,其中北麓有如神龍躍動,昂首回望,故有「龍躍頭」美譽。為了保境安民,龍躍頭四周修築高牆、更樓,並安裝鐵閘,人稱之為「圍村」。位於松嶺鄧公祠西面的老圍,是五圍六村中最早興建的。老圍雖然經歷了多次改建,但原有的圍牆結構和村內的房屋布局仍保存原來風貌。
龍躍頭內有一座天后廟,位於老圍附近,其建築年代相信也有數百年的歷史。天后廟供奉的是保護海上安全的「天后娘娘」,深得各地漁民的信奉。
在明清時期,不少香港居民以捕魚維生,各處鄉村多在河邊或近海之處設有天后廟,祈求天后保護出海作業者的安全,而龍躍頭天后宮就是在這背景下誕生。龍躍頭天后宮為傳統兩進式建築,內有一個天井分隔。天后宮正殿供奉天后,放在天后兩旁的神像則是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手執兵器,侍立天后兩旁,相互對望,增添廟宇的威嚴。廟宇的面積不大,裝飾平實簡樸,牆頭有精緻的灰塑及壁畫,加上寓意吉祥的圖案,值得仔細觀賞。
天后宮第二進的偏殿擺放了一大一小的銅鐘,都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文物,極具歷史價值。細閱鐘上的刻字,可知較大的一個銅鐘為1695年的古物,乃鄧氏族人為兒子上契天后時酬神所造;另一個較小的古鐘則於1700年鑄造,為村中子弟出門應試、祈求路上平安時酬神所送的。
交通
於粉嶺火車站乘54K小巴到龍躍頭文物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