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台灣、香港兩地的文藝界,有過一段密切的交流歷史,涉及作者、書刊和作品的往來互動。劉以鬯一九八四年寫過一篇《三十年來香港與台灣在文學上的相互聯繫》,談論五十至八十年代台、港文學透過《文藝新潮》、《純文學》、《香港時報.淡水灣》等刊物作出交流,也斯一九九三年的《台灣與香港現代詩的關係——從個人的體驗談起》一文,則從作者個人五六十年代讀到的《六十年代詩選》及《文藝新潮》等書刊談及台、港現代詩所共同承傳的中國三十年代現代派新詩的淵源,以及七八十年代鄭樹森、戴天及也斯等人在台、港兩地現代詩交流的中介角色,再談到台灣的《龍族》、《文訊》等刊物和香港的《大拇指》、《素葉文學》等刊物對兩地新詩的引介等。
還有鄭樹森的《東西冷戰、左右對壘、香港文學》一文,特別在「台港的新詩互動」及「台港的小說交流」兩節,從香港《文藝新潮》的專題「台灣現代派新銳詩人作品輯」及「台灣現代派詩人作品第二輯」開始,談及弦、余光中對香港詩人的影響;小說方面則提及徐訏、陳映真、余光中、西西、也斯、鍾曉陽等在台、港兩地都有作品發表的作者。
這段歷史有待進一步研究,當中的交流涉及時代因素,就文學的藝術價值而論,台、港文學交流也造就特定的作品面貌。當我們研讀五十至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學時,部分問題和文學現象還須與台灣文學的情況一併研究,才能見出其特殊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