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繼《香港電影血與骨》後,我有幸仍可以持續地發表文章,去論述心目中的香港電影變化圖像,成果就是大家手上的《香港電影夜與霧》。大家對「夜與霧」當然不會陌生,由阿倫雷奈到大島渚乃至許鞍華,但我認為它更適合用作為一齣關於香港電影現況的片名。今天的香港電影,大家有目共睹,面對融入中華大市場的洪流壓力,能走的及不能走的,均背負千斤重的不同考慮。我選擇由「新世紀補充計劃」開始,旨在說明眼前所見的,究竟在過去先行工作中有甚麼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背後的目的,絕非想突出或建構一名香港電影原教旨主義者的僵化印象,而是去抓緊本身可貴的特質,並以此作為支柱,去探尋於未來路向如何擇善從之。
在夜與霧中潛行,不免令人心神恍惚,而且也容易迷失標準。一方面既易於流入一沉百踩的窠臼,把眼前不成器的一概推向負極;同時也常生恨鐵不成鋼的想像,由是會不分黑白把平庸作抬高,《歲月神偷》當然屬典型例子。加上工業界中種種因鼓勵勸勉而生有關利害之言論,每一項均指向左右評論人的判斷依據。而我所能言的僅為忠於自己,竭力去保持及維護評論本身的獨立性,那才是成書的價值依存所在。
「夜與霧」—嚴格來說也是八十年代黃金歲月所留下的「罪與罰」。香港電影在飛揚跋扈之際,沒有好好珍惜一切,也未能把類型片的範疇延伸去開疆闢土,背後自屬人文質素的長期欠奉,甚至連娛樂方程式也來得過分因循保守。今天新導演所面臨的窘境,自非一朝一夕而成。但有趣的是,黃金年代的闖將悍帥,其實也是憑自己赤手空拳打出天下來,此所以今天的「夜與霧」,其實不少也不多,只不過把一切還原基本步而已。
是的,電影又何止幾個十年,中場休息之後,理應好戲仍在後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