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關惠群 冷漠比飢餓更可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關惠群獲獎後拍攝全家福。

 德蘭修女(Mother Tersa)曾說過:所謂奇蹟,並不是我們在做這件事,而是我們樂於做這個事情。

 美國華裔關惠群(Betty Chinn),今年8月榮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發的公民獎章,以表彰她二十多年來一直對無家可歸人群的關懷和幫助。如今,每日都有上百個流浪者來到她的物資車前,接受食物和其他生活資助。除了讓生活繼續下去,她的存在也讓他們明白,永不要放棄自己,放棄希望。上周,她應香港亞洲電視台的邀請,來港擔任第一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評選」的評委。對於40多年來再未觸碰過的土地,憑著她對善行的信心和堅持,讓她曾經流離失所的童年,終有了釋懷的一天。 ■文:香港文匯報梁小島

 美國加州的偏僻小城優瑞卡市(Eureka),曾以金礦起家,如今以捕魚與林業為主,人口不過2萬9千。據當地警局的最新統計,受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無家可歸者人數已達900人。他們或露宿街頭,或躲入野外密林,過著食不裹腹又自我封閉的生活。這群人,是主流社會裡的「失敗者」,是警察不斷驅趕的對象,被看成為破壞城市文明的「細菌」。偏偏有人對他們不離不棄。

他們和你我沒有分別

 已有兩名成年兒子的關惠群,不記得自己出身的確切年月,卻記得她找到的每一位露宿者的面孔和他們的遭遇。24年來,她每日凌晨2點起床,帶上食物及各種衣物用品,駕車尋找流浪漢,風雨無阻,更安排他們洗澡之處,送街頭兒童上學,看護病人並實行臨終關懷等等,直到晚上10點,她才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休息。

 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盡自己的所能,讓他們重新擁有人的基本生活。結果,她幫助過的流浪者,有人完成了成人教育,當了會計;有人自食其力,東山再起,終於開了自家的裝修公司,回過頭協助她共繼助人事業。她說,她不只是提供食物,最重要的是幫他們重拾做人的尊嚴。前者是生命所需,後者是生命所依。

 關惠群在記者會現場顯得相當興奮和激動,對那些長時間包圍她的媒體,她心生感激。40年多年前,年幼的關惠群隨家人為逃避動亂,從老家廣東開平偷渡到香港。流離失所、整日與垃圾為伴,她那時已深深體會,比貧窮更可怕的是飢餓,比飢餓更銷蝕人心的,是世間的歧視和冷漠。她10幾歲投靠遠在美國的親戚,一直未再回來。

 「有些人曾跟我說,他們有辦法弄到食肆的過剩食物,可以提供給那些流浪者,被我一口拒絕。」關惠群對記者說:「我覺得那是對流浪者的侮辱。他們難道就只配吃別人吃剩的東西麼?我看不出,他們跟你、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她說,如果她口袋裡只有10美元,就準備10美元的食物,有100美元,就煮100美元的飯。錢的多少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她堅持和流浪者吃的一樣,「都能繼續活下去。」

讓人重拾尊嚴

 現場見到的關惠群,十分開朗和健談。雙手常常交叉緊握於胸前,充滿恭敬與謙卑。但是,任何人在她的眼裡又都是平等的,她對前來接近她的人,都投以信賴,給予擁抱。她曾擁抱過癮君子、精神病人、臨終的病患者、優瑞卡市市長、美國總統等等,於她來說,最最困難的,不是得到一個獎章或資助,而是那些受助群體的認同。「當大家知道我要去白宮領獎時,有些人甚至不再理我了,因為他們覺得我要離棄他們了。」

 有一次,她在市郊的一片叢林中,發現了一群患有痢疾的流浪者。「一共是6個男人,因為喝了髒水而得了腸胃病,全身的衣服污臭不堪。其中一個男人見到我就哭了起來,因為他感到自己太丟臉。」她後來找地方讓他們洗澡,給他們乾淨的衣服穿,一點都不厭惡他們。她也接觸過不少無家可歸的精神病人。「常有人問我怕不怕他們,我說我一點都不怕。我覺得這是一種天賦。」

 因為自己不幸的童年,她也曾產生過對不公義的憤怒。「過去,當我與小孩子接觸的時候,看到他們能無憂無慮的玩鬧,我就覺得不公平。為甚麼他們能有美好的童年,而我卻沒有。」她那時總覺得自己有無窮的精力無從發洩,容易憤怒卻又無處化解,她只好去跑步。「沒做流浪者服務之前,我每天都要跑19英里,我還參加跨州馬拉松,直到我決定用我的全部精力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憤怒對我沒有任何益處,只會把我整個吃掉。」

我並不是主角

 她的丈夫直到10年後,才知道妻子的善行,也直到2年前,她的故事才被當地媒體記者發現。流浪者在美國,是被主流社會視而不見的群體。「如果你殺了一隻狗,這可以上報紙的頭版,可如果一個流浪兒被汽車撞死,反而不會有人關心。」在最初為流浪者發送食物等服務的15年中,她曾不斷受到當地不少教會人士的批評,警方也視她為麻煩人物,認為她增加了流浪者的人數,為城市帶來負擔。2006年,她遭人投訴她裝運食物的運輸工具不符合衛生標準,在多方協助下籌足了4萬美元,她買了一輛有保溫設備的藍色小卡車,所以她又被人稱為「藍色天使」。

 「我從不喜歡聽到別人對我說,Betty,我想幫助你。因為不是我要他們的幫助,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她從不主動去募款,她也不讓別人以她的名義去募捐,「因為我不是為自己做事情。」

 她手邊有一些不同的志願團體不定期的協助她,比如煮飯、縫補舊衣服等,她的丈夫退休後,也參與到她的行動中來。2008年,她將加州州長夫人頒發的彌涅耳瓦獎獎金2萬5千美元,作為種子基金,與天主教慈善機構合作募款建立無家可歸者的浴室。而現在她的最大願望,是為這些人建一個住的地方,讓他們安頓下來。

 「這項工作是我的終身信念,但我不是主角,主角是一起努力的集體。」關惠群僅記得的廣東話,是來自父親的教導:「助人為快樂之本,勿以事小而不為,小事亦可改變人生。」

相關新聞
關惠群 冷漠比飢餓更可怕 (2010-10-20) (圖)
微語錄 (2010-10-20)
李戡 戡亂台灣闖北京 (2010-10-20) (圖)
余光中理想的譯作與原著 是雙胞胎 (2010-10-13) (圖)
人物小簡介:余光中 (2010-10-13) (圖)
濃濃的鄉愁 化不開的中華情 (2010-10-13) (圖)
微語錄 (2010-10-13)
西崎崇子收服港孩 (2010-10-06) (圖)
人物簡介: (2010-10-06) (圖)
微語錄 (2010-10-06)
琵琶名家吳玉霞——玉鳴東方 為霞滿天 (2010-10-06) (圖)
Tony Elliott 誰在主宰我們的休閒生活 (2010-09-29) (圖)
《Time Out》 簡介: (2010-09-29) (圖)
對話Tony Elliott: (2010-09-29)
微語錄 (2010-09-29)
吳曉波〈財經作家〉: (2010-09-29)
加藤嘉一〈中日關係研究員〉: (2010-09-29)
如琢如磨 大寫神州 (2010-09-29) (圖)
蔡明亮 拍電影隨遇而安 (2010-09-22) (圖)
與蔡明亮對談 (2010-09-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