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講到演戲,King Sir談到眉飛色舞。
你的戲劇生命受誰影響最大?「培正中學的老師是我對戲劇產生興趣的啟蒙老師,真正影響我演藝生命的是在耶魯大學的三年學習,所學的知識畢生受用,在耶魯大學主修表演系,期間亦閱讀了許多劇本,接觸戲劇的不同崗位,學懂從事戲劇藝術需要在有限的條件內做到最好的道理。」
60年來King Sir於幕前幕後均有涉獵,演員、導演、監製、行政人員四個角色都做過,他形容不同階段有不同的「enjoyment」。從香港業餘劇社、香港話劇團、TVB、ATV、佳視16年電視生涯中,也是兼做行政工作,18年演藝學院教師都兼理行政工作。與他共事的人都讚賞這位領導人做事處世方式很厚道,他會讓你知錯,但放你一馬,不會送人「最後一刀」。
King Sir笑言:「做了這麼多年行政工作,覺得人比事難搞,但我都喜歡做行政工作,是因為可以方便我搞藝術創作,有演出構思我可以批准,不用求其他人批准才能做。哈!哈!」戲劇方面有甚麼難到你?「編劇,創作好劇本很難,無做過編劇,多數製作是做翻譯西方劇本的。而香港劇壇目前也是編劇一環最弱,香港編劇對文學認識不深,文學根底不深寫出來的都很隨意,無結構,欠文采。」
相信80後的觀眾認識King Sir是從電視節目中,點解舞台劇大師會去演電視劇?「最早從舞台劇跨進電視台,是在美國留學回來被邀加入香港劇社,剛巧遇上麗的映聲請香港劇社在電視上演話劇,以演員、導演、監製身份參與製作了許多套劇如《明珠遺恨》、《秦始皇帝》等,透過電視媒介推動香港戲劇效果很好。其後舞台劇演員帶動一群電視演員演舞台劇。73年合力演出的《清宮怨》哄動一時。而《清宮怨》最後被製作成電視劇《清宮傷殘夢》。」所以當年香港電影台的製作人與舞台劇話劇界的人才關係分不開的。陳有後,梁天等都出身舞台劇,舞台劇是培育電視人才的溫床。初期舞台劇演員不肯拍電視劇,覺得免費畀人看,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拍劇對提升知名度幫助很大,電視是入屋的,無其他媒體夠他厲害,我自從做電視後多了許多人識。」
戲劇的魔力在於由無變有
戲劇究竟有甚麼魔力令King Sir60年來如此專一,不變心?「我從小就喜歡戲劇,一看戲就開心,那種舒暢感難以形容。戲劇是一種反映人生的藝術,60年來演了過百套戲,從中我得到對人生意義的啟發、對生老病死及人性的了解。對我來講戲劇的魔力在於由無變有的過程,我們將白紙黑字的劇本變成有價值的舞台藝術呈現在觀眾面前,創作過程上得到的快樂、滿足感實在是很美妙,好難去解釋!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需要同許多人合作,我從中交到許多朋友。還有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在舞台上經歷很多不同的人生;有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口齒伶俐對處事成敗影響很大;我覺得在舞台上演出是一種享受,戲劇讓我得到太多了。」
演了這麼多年,又到退休年齡了,但King Sir仍退而不休,樂此不疲地繼續演舞台劇,拍電視劇。拍劇作息時間日夜顛倒,日曬雨淋,難道King Sir不辛苦嗎?「拍劇都是後生仔女擔綱,男女主角他們就日接夜趕戲辛苦,電視台都幾照顧老人家的,不會要我們日接夜開工。當你從工作中尋找到樂趣就不會覺得辛苦,辛苦就當作一項挑戰,最重要懂得苦中作樂。無論舞台劇,電視劇都看角色能否吸引我,我讀中學做話劇已經是男主角,所以現在我拍戲不需要再計較主角定配角,追求的是演出的樂趣,只要是有發揮,就算幾場戲我都肯接,盡力去做好。」
期待製作中國歌劇《孫中山》
好奇戲劇大師King Sir平日有何嗜好,他竟說是排戲、看戲和閒來偶然會打衛生麻雀。以打牌幫助增強記憶力?「哈!哈!志在同朋友聚下而已。」由53年開始,King Sir已經獲得最佳演員獎;之後在不同的頒獎禮先後贏得十次最佳男主角獎;4個最佳導演獎;還有戲劇傑出成就、傑出領袖、世界傑出華人、榮譽博士等等榮耀,名與利對他來說已是錦上添花,追求藝術上的完美、滿足感才是終生目標。目前的最大心願是做中國歌劇《孫中山》,但成本大,搵投資者是個很大問題,起用不紅的藝人,票房肯定不及用紅的藝人好,所以都幾矛盾。其實King Sir桃李滿天下,其中紅的亦不少,一開聲就肯定來幫手,但King Sir不希望「碌卡」,藝術都應該有價的,所以仍等待有心人投資。當西九文化中心建成時,我們真的希望看到King Sir把中國歌劇《孫中山》變成開幕的賀禮,那就真的極具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