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國民教育與現實生活互相演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30]     我要評論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龍子明

 回歸13年,「香港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時被提起,本質就是「國民身份認同」問題,絕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國民身份認同」問題,既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現實生活演進問題。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質。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少數人列舉種種「罪狀」,企圖使人相信國民教育不宜推行,這是不合情理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

 《施政報告》提及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小學的國民教育,引起一些爭議,少數人列舉種種「罪狀」,企圖使人相信,國民教育不宜推行。他們武斷地說,國民教育是「政治灌輸」、「狹隘民族主義」、「愛國愛黨論」,更有極端者聲稱「愛國教育戕害性靈」,這些對國民教育的負面評價不合情理甚至令人匪夷所思。

對國民身份認同應毫不保留

 對國民教育也有客觀中肯的意見,最近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在一個中學生的講座上,圍繞學生對國家應抱的態度,沈校長勉勵中學生三點內容:一、對國民身份認同應毫不保留;二、對中華文化要加強認識及學習;三、儘管大家對國家的發展有正面或負面的想法,大家都應幫助她建設得更好。沈校長的話合情合理,不僅道出對國家應有的基本態度,而且對目前有關國民教育的爭論有所啟示。

 香港過去一直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因之大部分香港人都缺乏歷史感,又加上香港小島式的地域位置,故香港人一般缺乏國家民族觀念和歸屬感,香港的文化氛圍也帶有一種無根文化特點。自1842年到1949年,可以說這個時期的香港人是沒有身份意識的。據劉兆佳教授的解釋(《轉化中的香港:身份與秩序的再尋求》),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華人居民多屬南遷人口,居港目的,在於逃避政治動亂,又或者是尋找經濟上的發展機會,因此,香港有不少人是與祖國有隔閡的。但筆者要指出,香港年長一輩的人,大多數比較愛國,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香港人有其特殊身份

 香港人有其特殊身份,即獅子山下的身份以及東西文化薈萃的身份,但作為中國的一員,又必須有中國人的身份。

 香港人獅子山下的身份,見證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今日國際化大都市的艱辛歷程。特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時,獅子山精神代表著草根階層的努力與他們的頑強不息,從商業巨擘、影視明星到無數從社會底層奮鬥爭得社會一席的人,提起獅子山精神,總能尋找到力量所在。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己的實踐來闡釋獅子山精神,並為獅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內涵。而香港又是一個東西文化薈萃的地方,世界各色文化都在這裡交融,形成一種華洋雜處、中西夾雜、新舊並呈的特徵。香港人以其自己獨特的文化折衷主義,在豐富駁雜的東西方文化交匯中融會了東西方的智慧,具有東西文化薈萃的身份。

 在1968年,時事評論者Richard Hughes還以「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來形容香港。及至回歸後,香港人才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國民身份。回歸13年,「香港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時被提起,本質就是「國民身份認同」問題,絕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不承認這一點,或者想淡化、回避這個「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就算不是缺乏敏感,也是缺乏歷史責任感。因此,加強國民教育,並不簡單是一個文化教育的問題,而是開啟「香港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一把鑰匙。

國民教育最堅實的基礎是血濃於水

 「國民身份認同」問題,既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現實生活演進問題。在教育方面,教育青少年認識祖國,關心祖國,明白自己是祖國人民的一分子,進而熱愛祖國,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出一分力,就是「國民身份認同」。在現實生活演進中,香港與內地交往頻繁,人流物流數量龐大,充分反映兩地在社會、經濟、政治等生活環節的關係密切,這些關係的具體人文表現就是身份認同。兩地的關係更密切,CEPA的不斷補充和深化,《珠三角發展綱要》的公布,「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亦令港人明白香港融入國家的速度越來越快,彼此之間的距離亦不斷縮小。這是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作為中國的香港人的身份更普遍。香港是中國的地方,生活上的密切關係使香港無可避免地與中國內地往來,成為中國大地上的一分子。

 回歸13年來,絕大多數香港人更願意給自己的身份作出這樣的定位: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當「神舟」升空、「嫦娥」奔月之時,當北京奧運與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行之時,港人會為祖國歡呼,此情此景也突顯了港人同為中國人的身份。當內地洪水肆虐、地震發威、同胞罹難、災民遍野之時,因著那血濃於水,我們悲哀垂淚,伸出同情之手,為救災努力,這是因為同為中國人身份使我們義無反顧。無論成就和歡樂、無論災難和悲哀,都是一幕幕生動的「國民身份認同」教育。少數人指國民教育是「政治灌輸」、「狹隘民族主義」、「愛國愛黨論」、「戕害性靈」,是故意漠視國民教育最堅實的基礎,就是民胞物與、血濃於水。

港人認同國家才能有更大發展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除有賴把握各種機遇外,還須結合政府支援的力量。我希望特區政府從重視兩岸四地青少年交流做起,讓青少年從「認識」開始,進而「反思」、「認同」,最後做到「實踐」。作為資深青年工作者,在多年來開展兩岸四地青少年交流的工作中,我目睹愈來愈多的香港青少年願意去認識祖國、了解國情,並能作出承擔,攜手為香港和國家的福祉而努力和作出貢獻。

 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慣例來看,國民教育這一種集體認同(mass identification)過程,是關乎如何在屬於同一國家的群體中,建立國民身份的意識。國民教育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國家,固然有不同的內涵,但對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國家的認同,卻是一脈相承。這是一個民族能夠自立於民族之林之根本所在。中國經濟起飛,香港與內地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質。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相關新聞
20港隊健兒赴立會陳情 阿寶挺申亞 (圖)
蘊瑤帶傷奪銀 「為了香港精神」
曾德成籲給下一代機會 (圖)
阿寶意未盡 「烽煙」再游說
調查:60%認同提升國際形象
監管直資校 孫公自認「冇牙力」 (圖)
指警告信門面工夫 10年只發2封
議員指教局前言不對後語
真道:教局去年才知買物業
李寶椿書院成「獨例」受質疑
議員質疑與教育局回應 (圖)
前大律師馬浩輝偷胸圍罰款3000 (圖)
貨櫃物流中心3級火釀4人傷 (圖)
福臨門五哥告七哥 索閱公司文件 (圖)
槍殺野豬 (圖)
城門水塘裸屍案搜證逾3小時
產子棄垃圾桶18歲女判感化
美駐港總領事館 遭淋漆列刑毀
歐文龍胞弟服刑期間病逝
防濫用截聽 胡官倡抽查錄音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