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筆者數周前提及,香港經濟只能走高增值道路,但是,香港的現況是教育水平非常落後。除了先前提及要改善中小學的教育質素以外,其實本港的大學教育一樣要改善。
一直以來政府均指已有學費及生活費資助學生就讀專上課程,而其目的是「確保本港學生不會因為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獲得教育」,然而就筆者所見,現行整個大學資助制度,令基層的年輕人為取得基礎的學士學位而要承擔他們能力範圍以外的費用,實不理想。
現時香港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約為一萬八千元,即是香港有一半家庭月入低於此數目。在大學教育方面,政府一直資助大學教育經費八成二,而學生則要繳交餘下的一成八成本!然而,香港的教學成本昂貴,即使學生只負擔一成八的成本,學士學位學生每年繳交的學費,也高達四萬二千元。一個月入一萬八千元的家庭,每年要用超過兩個月的家庭入息,為了讓子女取得學士學位,那無論如何並不妥當。
政府的回應往往是:學生可以申請助學金及貸款,可是政府審批貸款的準則卻非常嚴苛,簡單而言,家庭月入逾二萬三的同學,差不多沒有可能獲助學金貸款,只好申請屬「高利貸」的免入息審查貸款。如果家庭月入只有萬五元,學生所得的助學金和貸款也只有三萬多元,無法繳付學費。畢業時累積的債務逾十萬元屬普遍現象。但這只是就讀資助課程的「後果」,若學生就讀的是自資課程,或學生循副學士的途徑升讀大學,則畢業時的債務達二十萬元也毫不奇怪。大家不難想像,背負二十萬元債務的年輕人,實在無法不「急功近利」、一味選擇出路有保證的科目,或找工作只選薪高糧準的種類。大家也不難想像,這批年輕人要進修、結婚和置業,都會比上一代或幾代的香港人困難。
香港的經濟出路,只有高增值一途,但要走向高增值的道路,背後必要有大量人才。若香港的下一代就讀大學要如此困難,必然影響大學畢業生的質素,也必然影響香港持續競爭的能力。
筆者同意政府毋須提供全免的大學教育,但政府應該要確保,真的沒有學生會因為經濟問題而不能就學。但現時的資助計劃顯示不能達到這項目的。政府指,放寬審批準則會增加開支,但涉及的開支到底是多少?2010/11年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課程就讀的人數(以相當於全日制學生人數計算)為六萬四千人,即使所有學生均獲得全額學費資助,每年所費開支不過廿七億元,何況即使放寬審批資格,所涉及的開支也遠遠低於此數。
財政司司長是否應考慮增加幾億資源,為萬千學生解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