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的「主流派」及「少壯派(或稱『改革派』)」在過去16年爭鬥不斷,「少壯派」企圖奪權而敗走,在「新民主同盟」是次正式叛離之前,已最少引發過3次大規模退黨事件。
昔日「港同盟」與傾向溫和立場的匯點合併,成立民主黨,原匯點主席張炳良任創黨副主席。不過,民主黨於98年改選黨正副主席時,張炳良就被黨內「少壯派」借換屆選舉之名拉下馬,改由劉千石為副主席,張炳良等原匯點成員逐漸「被邊緣化」。04年,張炳良難耐黨內鬥爭,終正式宣布退黨。
99年,主張傾向「社會抗爭」路線的「少壯派」因要求將最低工資納入民主黨黨綱,與「主流派」的楊森、李永達、張文光等意見分歧。其後,「少壯派」的提案最終在會員大會上遭否決,屬「少壯派」的劉千石、馮智活及陳國樑先後退黨,組織「社會民主論壇」,導致黨內醞釀退黨潮。
隨著派系鬥爭白熱化,民主黨其後亦不時因立法會選舉資源分配,或名單排名等內訌無休,最終再導致「少壯派」包括陶君行、徐百弟等轉投前線,而陳偉業則因不滿楊森接任黨主席而決定退黨。陶君行及陳偉業隨後轉投社民連,前者成為社民連主席,後者則為該黨的立法會議員。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