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中醫與政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8]     我要評論

伍淑賢

 中醫與政治有何干?

 近日在家中執拾,偶然翻看蔣夢麟《西潮》第十八章「中山先生之逝世」一文,提到先生民國十四年在北平治療肝癌,後病情轉重,群醫束手,先生於是離開協和醫院移居鐵獅子胡同休養。

 先生畢生習西醫,即使朋友相勸不如一試中醫,甚至出動胡適,推薦中醫陸仲安,先生也執意不肯服中藥,雖然他知道中醫有時確也能治好疑難病症。《西潮》引先生的話:「一隻沒有裝羅盤的船也可能到達目的地,而一隻裝了羅盤的船有時反而不能到達。但是我寧願利用科學儀器來航行。」蔣又引述羅家倫的《國父年譜》,對親友苦勸他試試中醫的情景,有以下描述:

 「胡乃偕陸同往。胡先入臥室進言。先生語胡曰:『適之!你知道我是學西醫的人。』胡謂:『不妨一試,服藥與否再由先生決定。』語至此,孫夫人在床邊急乘間言曰:『陸先生已在此,何妨看看。』語訖即握先生腕,先生點首,神情淒惋,蓋不欲重拂其意,乃伸手而以面移向內望。孫夫人即轉身往床之內方坐下,目光與先生對視。」

 我們不知道,先生如果不堅持他的科學觀,而採取國人的實用主義來治病,會否添壽而改寫中國近代史,不過在辛亥革命百年,重溫這一段,感慨又唏噓。

 事有湊巧,第二天經過歷史博物館,看了「香江有情 — 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展覽,發現展覽的潛台詞,竟是東華與港英政府的「鬥爭史」。比如展板講到英人十九世紀來港統治,竟用上了「懷柔」一詞,真教人「耳目一新」。回歸之前,東華這類機構決不會用這種文字。一路看下去,整個東華歷史,一個關鍵點似是港英政府一直不喜歡東華重中醫而輕西醫,特別是一八九四年香港爆發鼠疫,政府不滿東華以中醫治鼠疫,在一個調查報告中大肆批評,還要脅要禁止東華繼續行中醫,幸好沒有成事。中醫西醫,背後就是政治與文化爭鬥,信矣。

相關新聞
百家廊:趨之若鶩的「國考」 (2011-01-18) (圖)
翠袖乾坤:中醫與政治 (2011-01-18)
海闊天空:那麼親近那麼疏遠 (2011-01-18)
琴台客聚:大哥成的世界 (2011-01-18) (圖)
杜亦有道:西門町 (2011-01-18)
思旋天地:中央挺港 (2011-01-18)
詩幻留形:文學教育的公共價值 (2011-01-18)
百家廊:女人回家與社會安定 (2011-01-17) (圖)
翠袖乾坤:捐贈器官等同人身復活 (2011-01-17)
跳出框框:沒有傳媒的日子 (2011-01-17)
琴台客聚:積閏與「報大數」 (2011-01-17)
生活語絲:糟蹋「鄧麗君」 (2011-01-17)
思旋天地:堵 車 (2011-01-17)
網人網事:2010人物列傳 (2011-01-17) (圖)
百家廊:趣談「兩幣」兌換和信匯 (2011-01-14) (圖)
翠袖乾坤:童 愛 (2011-01-14)
娛視觀:梁榮忠鬥顏聯武 (2011-01-14)
琴台客聚:梯子隱喻與中間詩學 (2011-01-14)
杜亦有道:此生無憾 (2011-01-14)
一網打盡:趕上地鐵快車 (2011-01-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