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關夢南長期致力推動中學校園的文學風氣,他的信念和努力值得肯定,是因為文學教育本身的重要意義。文學教育不為培育個別作家、也不為推廣文學,文學教育不是文學「界別」或「圈子」內的事,文學教育是為了透過文學引導青少年的思想和情感發展,培育青少年成為思想獨立、品格健康的人,由此而提升公民整體素質,文學教育是公共的社會事務。
關夢南長期以來的努力,早已超越文學「界別」或「圈子」內的範疇,他在文學教育上的公共價值和貢獻應予標示。關夢南值得我輩敬重,是因為他屢受「市場」的打擊而總不放棄。《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獲得資助的消息公布後,《明報》的一篇報道文章提到,「他感嘆,《小說風》銷量差的時候,僅僅賣出一百多本。社會不閱讀,就連大學生也與社會的功利價值觀太接近,看中實用價值,漸漸失去買書和閱讀的動力。」不只《小說風》,過去關夢南曾參與的《詩潮》、《秋螢》等文學雜誌,銷情也遠低於理想。但這不只是社會和大學生的問題,過去關先生也曾感歎,部分投稿者只會看和買刊登了自己作品的那一期,沒有自己作品的話不看也不買,造成文學雜誌連作為文學界「準成員」的投稿者也不購買閱讀的現象。
社會大眾不閱讀文學、大學生功利,連部分投稿者也不購買閱讀,即使關先生和其他文學雜誌編輯多努力,由於以上現象,過去的《文學世紀》、《城市文藝》、《詩潮》、《秋螢》、《月台》等刊物還是前仆後繼地結束。然而,可以盡力的,我們還是要努力,相信無論是已結束或等待開始的努力,都不會白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