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人類的裂痕——韓國戰爭博物館遊記(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長約20米的導彈刺向天空,但導彈本身卻分裂為二。網上圖片

王曉華

 離開了漫長的走廊後,我面對的一切不再都有如此特殊的意味:除了朝鮮戰爭室外,大部分展室裡面陳列的遺物和文字都與我沒有特殊關聯,其時間跨度之長(從新羅、百濟、高句麗鼎立的三國時代到當代)足以讓人忽略半個世紀前的數年時光,我至少可以部分地恢復局外人的身份。然而,裂痕的意象仍然糾纏著我,牽引著我,包圍著我,令我無法完全置身於裂痕之外。被裂痕挾持的我彷彿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勘察裂痕的起源和形成史。在觀看韓國古代戰艦、城牆、刀劍的實物、模型、照片時,我的思路不時回到先前看過的雕塑、兵器、刻滿陣亡者名單的大理石牆壁,回到那些象徵著民族裂痕的雕塑,回到與裂痕有關的幾場戰爭。在護國追悼室、戰爭歷史室、海外派兵室、國軍發展室、大型裝備室、發散設備室、朝鮮戰爭室徘徊的過程中,我的目光不時聚焦在1948∼1953年間的史料上。1948年是個重要的時間段。正是在這一年,一條線、一個裂痕、一道漫長的傷口橫亙在這個半島上。戰爭只是這條線、這個裂痕、這道傷口的直接製造者。它歸根結底誕生於理想的衝突。由於複雜的因緣際會,被不同理想牽引的國際集團於1948∼1953年間兩次相遇和搏殺於此,但又兩次回到勢均力敵的僵持狀態,被迫維持劃界而治的局面。這些力量之所以集中到這個狹小的半島上,是為了實現和捍衛各自的理想。釜山UN紀念公園(聯合國軍隊墓地)裡有個陣亡者紀念牌,上面刻著這樣的話:

 1950在這塊紀念碑上1953

 刻著來自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新西蘭 南非軍人的名字

 這些人倒在朝鮮戰爭中

 但沒有標有自己名字的墓地

 他們與其他國家的戰士

 共同死於

 為保衛聯合國理想

 而進行的戰鬥

 這個紀念碑的周圍是開滿玫瑰花的聯軍墓地。無數曾被理想激勵的軀體長眠於此。他們曾為自己的理想而戰,最後又為理想殉道。與他們遭遇的同樣是理想的信徒,也處於奔赴未來的途中。交戰的雙方都被自己的理想所引導,均洋溢著守護正義的激情,皆隨時準備迎接犧牲的光榮和光榮的犧牲。我看過紀念交戰雙方烈士的雕塑,發現雕塑上的形象有同樣偉岸的身姿和無畏的表情。造就這偉岸身姿和無畏表情的是不同的理想,是以正義為主題的英雄敘事,是光芒四射的未來。被理想牽引的他們猶如大理石和金屬般堅定、執著、不容置疑。兩種堅定、執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相遇,結局必然是劇烈的衝突。衝突意味著裂痕已經產生。不消除理想之間的對立,人類內部的裂痕將永遠延伸下去。至於它在哪裡以表現出最尖銳的形態,則可能完全是偶然的。1948∼1953年間的朝鮮半島被各種理想所徵用,不得不承受由對立的理想導演的宏大戰事。它偶然地成為各種理想衝突的場所,卻必然地要承受由此而產生的裂痕。在不同理想的角力中,它本身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除了提供了鬥爭的場所外,決定性的東西都與它無關。現在,這裂痕已經延續了整整60年。我在韓國生活了數百天,知道韓國人多麼渴望彌合民族的裂痕:

 南北歡呼天福降,東西連坐自恩宜。

 世流槿域和平氣,民族長望統一期。

 (韓國)鄭充洛《農山詩稿》

 在書中,在寺廟裡,人們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祈禱辭。祈禱者之所以要祈禱,是因為他要達到的目標超出了自己的力量。談到自己民族的處境時,韓國知識分子喜歡說:「我們被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其實,夾住他們的與其說是大國,毋寧說是不同的理想。在人類仍然被不同的理想牽引的時代,就必然有人生活在裂痕的兩端。那座名為《兄弟》的雕塑其實不僅是一個民族的縮影,而且是人類命運的象徵。

 走出博物館以後,我在對面的公共汽車站反覆凝視門口正中間的導彈雕塑,發現分裂的兩面一面金黃而一面黑暗。如果我說我不明白其中的意味,那麼,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不過,此時的我不再有被刺痛的感覺,而是沉浸在理性的考量中。在離開公共汽車站的瞬間,我想起了尼采《查拉斯圖特拉如是說》中的片段:

 直到如今,我們有一千個目的,因為有一千個民族。但是套在一千頸項上的鏈索與一個獨一無二的目的還沒有;人類還沒有目的呢?但是,告訴我,兄弟們:如果人類沒有目的,那也就沒有—人類吧?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相關新聞
百家廊:人類的裂痕——韓國戰爭博物館遊記(下) (2011-01-26) (圖)
翠袖乾坤:陳慧琳首位承認人工受孕藝人 (2011-01-26)
天言知玄:擇日大掃除 (2011-01-26)
琴台客聚:天使般的笑容 (2011-01-26) (圖)
杜亦有道:榴槤飄香 (2011-01-26)
隨想國:馬 腳 (2011-01-26)
路地觀察:偉哥與柏金遜 (2011-01-26) (圖)
百家廊:人類的裂痕——韓國戰爭博物館遊記 (2011-01-25) (圖)
翠袖乾坤:業餘帝女花 (2011-01-25)
海闊天空:彌敦道上看金飾 (2011-01-25)
琴台客聚:江之南的江湖書寫 (2011-01-25) (圖)
生活語絲:宜萬鐵路 (2011-01-25)
思旋天地:超強記憶力 (2011-01-25)
詩幻留形:民間角度的文學教育 (2011-01-25)
百家廊:麻將人生 (2011-01-24) (圖)
翠袖乾坤:台北舉辦國際書展 (2011-01-24)
跳出框框:記者生涯 (2011-01-24)
琴台客聚:積閏享壽 (2011-01-24)
杜亦有道:告訴羅娜 (2011-01-24)
思旋天地:中美新篇章 (2011-01-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