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供不應求是引起近年樓價上升的原因之一,市傳政府有意增加新財年土地供應至每年3萬伙單位,比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每年2萬個還要多,以遏止樓價升勢。不過,有學者認為,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除非由政府自己起樓,否則,由於買地及建樓速度仍由發展商掌握,政府每年推出3萬伙單位的土地,並不代表市場就會有3萬伙單位可賣。
許智文:增加供應對症下藥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見圖)指出,對於近年供求失衡的香港樓市而言,中長線計,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是對症下藥的做法,以現時香港自然人口增長及結婚數字來看,每年吸納量平均約有2萬伙,加上內地及海外資金需求,每年3萬伙供應可以滿足需求。
不過,能否達到政府預期的3萬個供應仍存變數,皆因以往數年經驗顯示,發展商是看市況評估來申請勾地,政府於勾地表的供應,不一定吸引發展商申請勾出,亦不一定令政府接受勾地價,使可以勾出拍賣的土地並不如預期般多,即使政府主導的港鐵沿線項目,如南昌站、市建局項目,亦不一定能夠如期推出招標,以致過去數年的供應處於嚴重失衡。加上本地需求及內地資金持續流入,令樓價持續上升。因此,今次政府有意進一步增加供應,最終能否有3萬伙新供應仍屬未知之數。
黃錦康:市區大單位最緊缺
美聯集團高級執行董事黃錦康(見圖)指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是治本之法,比單是出招打擊炒家的治標方法為佳。不過,他認為,港府宜小心增加供應,避免出現土地錯配情況,加劇樓市兩極化。他指,現時中小型住宅供應並非不足,反之市區的大型單位才有供不應求的情況,政府應加大此方面的供應量,尤其是香港的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市區,政府應增加市區大單位供應量以滿足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