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洪嘯 北京報道)對於是次CPI「籃子」中各種商品權重比例的調整,專家指出,按照慣例國家統計局每5年都會例行調整CPI權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恩格爾系數的逐步回落,令食品佔居民消費的比例不斷下降,是次下調食品權重,並增加文化、醫療等服務業比重,符合居民消費實際,使數據更為客觀準確反映經濟生活,體現了民眾生活水平正隨著國家的富裕而得到改善。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兩項經濟指標分別為GDP和CPI,前者是反映國家的產出能力,後者反映的是人民生活質量(物價水平)。CPI一直是央行利率的重要參考,也是通縮通脹的風向標。該數據是否能正確反映當下經濟運行情況,影響著中央宏觀調控的力度和措施。5年來中國年均GDP增長10%以上,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6年的11,759元上升至2010年的19,109元,居民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新統計方案 仍分為八大類
接近國家統計局的專家透露,新的CPI統計方案仍然劃分為八大類,但納入統計的產品項目做了調整,一些新的消費商品進入統計,一些過時的舊產品退出了「籃子」。 隨著消費結構變化,食品消費在支出中的比例在下降,相應食品類商品在CPI統計中的權重必將下降;而居住、教育等項目權重將提高。
中金公司專家預計,食品權重雖會下調,但是幅度不會太大,預計從2009年的32.8%下調至30%左右。事實上,如果橫向比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CPI權重,亞洲國家的食品權重普遍高於歐美,這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如香港地區的食品權重也有32%,與人均GDP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近年來中國消費支出中食品權重的下調速度已明顯放緩,未來大幅下調的空間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