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將熊式一挖掘出土,功德無量。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有位姓鄭名卓的人,與孫中山是同鄉。年輕時,跟隨孫中山東南西北,海內海外,宣傳革命。當孫中山要和宋慶齡結婚時,寫了一封坦白而懇切的信給元配盧夫人,要她同意離婚。
這封信,由孫科面交。孫科不敢違父命,又怕開罪母親,沒法子,唯有拉了德叔,即鄭卓也,一起回鄉,場面若「失控」,方便解圍也。其實,鄭卓心中也害怕,但「責無旁貸」,只好硬著頭皮,把孫中山的離婚信呈上。誰知夫人早已得了風聲,看了信後,一點火也沒有,只說:「阿卓你來的正好,我正要問問你,據說這位宋慶齡小姐,你一定見過多次吧?長得很美嗎?」
鄭卓說:「是個在外國讀洋書的人,相貌長得並不好看。」這自然是昧著良心之言,但為了孫同鄉,只好瞎說,以解夫人的疑妒。果然,夫人聽了,氣更平了,只說:「人家又識英文,我們又不識英文;人家又識跳舞,我們又不識跳舞,我們還是讓讓人家吧。」還說,她是「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
這段逸事,見於熊式一所著的《八十回憶》(北京:海豚出版社,二○一○年十月)。是熊式一於一九八二年,在澳門與一百○二歲的鄭卓閒聊時聊出來的。鄭卓自謂平生不打誑語,這事一直耿耿於懷,纏繞一生。
初識「熊式一」這個名字,緣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之時,在書店買了他一部書:《天橋》(香港:高原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當年,高原出版社除了印行老闆徐速的書外,還為黃思聘、黃崖、方紀谷(思果)等出書。我時為「文藝少年」,最愛「高原出品」。這部《天橋》亦曾啃讀,印象殊淺,只知熊式一是個「洋派作家」,這書本來是以英文寫成的,再由他自己翻譯成中文;與林語堂一樣,都是以英文寫作寫得頂呱呱的人物。
《八十回憶》所收回憶,只有四篇:〈代溝與人瑞〉、〈初習英文〉、〈出國鍍金去,寫《王寶川》〉、〈談談蕭伯納〉,這原是八十年代,劉以鬯主編《香港文學》時,盛情邀他寫的。此外,還收錄了〈《天橋》中文版序〉、〈《大學教授》中文版序跋〉、〈《難母難女》前言〉。編選者為現代文學史家陳子善。
熊式一在英美先享大名,晚年才來到香港定居。一九三一年,他在國內南北各大專院校已擔任了九年教師,以文言翻譯了《佛蘭克林自傳》,以白話翻譯了哈代、蕭伯納等人的著作,但按照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規格,沒有飲過洋水,沒有博士銜頭,決不能升任所謂正教授。那時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源,慕名要請他出任武大正教授。但一知他沒有學位時,即「淒然搖頭道歉」。這一「道歉」,使到熊式一痛下決心:出洋去!終於,以英文寫作在歐美成就了一番事業。陳寅恪有詩讚他的《天橋》云:
海外林熊各擅場,盧前王后費評量。
北都舊俗非吾識,愛聽天橋話故鄉。
但於今學界,只知林語堂,有誰識熊式一?正是:文學史每每有偏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