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石鼓洲人工島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設計圖片。 香港環境局提供
——源頭減廢入手 奉行簡約生活
香港人口密度高,垃圾排放同樣驚人,固體廢物的處理備受各界關注,政府估計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分別在2014、16、18年相繼「爆滿」,這個日子甚或會提前來臨。興建焚化爐來解決問題,又是否一「爐」永逸?會否連減廢節約的心態也成為「灰燼」?官員學者紛紛表態,官員倡議三管齊下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本地學者深表關注及提出建議,台灣學者則以當地例子供港人參考。解決方法無疑有很多種,但所有學者都一致認同從源頭入手,減少廢物。 ■文、攝:盧寶迪
現時香港平均每人每日製造約2公斤的固體廢物,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產生廢物的數量大得驚人。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區偉光認為情況嚴重,並解釋政府會透過減廢回收、及時擴建堆填區和設立現代化處理設施這三方面著手,來個「三管齊下」解決燃眉之急。回收有助紓緩堆填區的需求壓力,區偉光表示會在未來積極加強回收硬件設置。「透過法例和資助形式為新建及現有物業加裝回收設施,推廣屋h及商場就地處理廚餘,如設置廚餘機等。並且在18區內建立回收網絡,推動地區回收。」他補充會落實生產者責任計劃,向大量製造廢物者徵收費用,而都市固體廢物徵收費用則會及後向公眾諮詢。
早前環境局宣佈傾向選址在石鼓洲興建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區偉光指當中包含的不只焚化爐而已,還包括機械式分類及回收設施、廢物熱能回收及發電系統以及環境教育中心三個部分,他說設施根據環境評估及符合歐盟標準,對空氣、環境的污染將會減至最低。
支援回收及再造業的必要
面對廢物劇增的情況,使用堆填區這一招所發揮的作用有限,還帶來潛藏污染及引伸其他社區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倡議成立回收局,直接處理有關解決廢物的問題及進行有系統的回收計劃。「這有助支援整個回收及再造業,還得落實生產者責任制,如實施環保稅項、家居廢物棄置收費計劃。」
他指現時徵收膠袋稅確見成效,膠袋使用量大大減少,相信徵收垃圾費有助減少製造廢物,尤其是來自05年開始不斷上升的工商業的廢料。「須實施配套法例,依污者自付的原則,落實家居廢物收費和工商業回收廢料法例,另外還須制訂包裝法和其他稅項作配合。」
畢竟擴建堆填區和設置焚化爐都難以做到零污染,陳竟明指現時源頭分類及家居廢物回收都做得並不理想。他認為從減廢回收入手,成立回收局擔當積極角色,直接處理廢物問題最為有效。「先做好回收廢物,化廢為寶,循環再造,才考慮擴建堆填區或興建焚化爐。」
沒有即時見效的靈丹妙藥
究竟有沒有一個「零污染」的廢物處理方法?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林健枝認為在現階段而言,這只是一個「神話」,不可能單憑一個方法即時解決問題,現時香港需要的是一個綜合而可行的整體策略。「能改變行為的法例、獎勵及懲處方法,減少製造廢物。現時還欠缺共同承擔、互相信任的基礎。」
林健枝說膠袋收費無疑帶來了寶貴的啟示——「改變行為,已漸為公眾接受。」大眾因膠袋稅而減少使用膠袋,自備環保購物袋,這對徵收垃圾費用而言,提供參考價值。落實徵收費用有助減少人均每日製造廢物量,有望由現時2公斤,減至現已實施垃圾費的台北市的水平——低於1公斤。
要確立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林健枝認為須把環境評估報告放在策略層面考慮,使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沒有最佳方案,只有『次厭惡方案』。」他補充不宜過分依賴以科技來解決問題,畢竟解決方法並非百分百安全,更重要的是製造垃圾的要為自己的問題負責,他指固體廢物危機已迫在眉睫,大家須反思自己的行為,檢視日常生活是否過分浪費,製造大量垃圾。
台灣興建焚化爐可作借鑑
興建焚化爐不代表完全解決固體廢物的問題,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丘昌泰介紹對此甚為認同,他指現時台灣有26座焚化爐,興建政策決定後,引起過各地的環保抗爭。「台灣過去為垃圾處理付出太多的社會成本,這樣的歷史應該盡力避免。」
丘昌泰指台灣在處理垃圾的方式曾作轉變,「1990年,以掩埋為主,焚化為輔,以焚化處理者僅有台北縣新店市一地,處理量為每日180公噸,處理率為1.2%。而掩埋的處理率則為61.1%。」他指在2010年則以焚化與資源回收為主,掩埋為輔,「焚化處理每日多達288,684公噸,佔總垃圾處理量的94.38%,資源回收則高達每日246,330公噸。」
丘昌泰坦言即使在台灣,堆填也有其衍生出來的問題。「許多堆填區接近飽和,運送過程中廢水散溢,惡臭撲鼻,引起沿線居民抗議,甚至以激烈手段抗議垃圾車入內傾倒。」後來推動「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令現時台灣的焚化爐多達26座,各地的自救會紛紛成立,環保抗爭此起彼落。他說問題的癥結主要有三:空氣污染、垃圾運送,以及房地產貶值。
為減少民怨,丘昌泰指台灣有「環保回饋計劃」給焚化爐所在的社區的居民。有些是依居民距離焚化廠的遠近而發放不等的回饋金,有些則是周遭村里平均分配。「回饋金的用途有多種,有硬件建設,如興建溫水游泳池、公園等。甚至作為居民個人與家庭補助收入,如水電費、教育費等,以至作為社區活動的補助。」
現時台灣大力推動資源回收,丘昌泰指當中經歷過幾個階段才有現時的成果,從第一階段的相關業者強制回收責任時期,過渡至第二階段的建置資源回收基金時期,一步步發展至現時推行「資源回收四合一」時期。「結合社區民眾、回收業者、地方部門清潔隊及回收基金四者,實施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工作,台北市更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丘昌泰說經過一連串的大力推動,資源回收及減廢都收到很好的成效。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問題,無論是興建焚化爐還是設置堆填區,都難以有效解決當中所衍生的問題,從以上官員學者的意見,著手在源頭減廢、奉行簡約節儉的生活態度還是最基本、最能根治問題的「天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