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詞在傳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蘇軾在寫作上也提倡多元化的語言風格。 網上圖片

青 絲

 有網友發帖,稱他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寫作文,採用了幾個俚語詞彙,在意思表達方面並沒有謬誤,卻被老師判錯。因為老師提倡為文謹慎,凡是詞典上查不到的詞語,都一概不能用,以免引發疑義。網友認為,照這個標準培養出來的學生,充其量只能是一個合格的文字工匠,而不可能成為有血肉、有靈性的作家。

 看罷深有同感。如果寫文章,只是在固有的條條框框內組織語言,沒有個性化表達的追求,文字無法隨同情思而流動,思維必受制約,文字也就難以談得上有吸引力。北宋「江西詩派」的始祖黃庭堅,在文學創作上追求「生新」,慣以常見的字詞組成新奇的意象。他在《答洪駒父書》中云:「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其意為古人寫文章,就像熔冶金屬、鍛燒瓷器,雖然也師法前人,沿用前人詩文中的字句或語言技巧,但並不一味摹擬,墨守成規,也會加以變化,使之更為精煉,從而為己所用。認為語言文字不應為固有的規矩所牢籠,應當力求變化,以免墮入尋章摘句的老路子裡,無法出脫。

 蘇軾在寫作上也提倡多元化的語言風格。他在《答謝民師書》中說:「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乎?是之謂詞達。詞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意思是說,孔子認為,文章如果缺乏了文采,就不會流傳廣遠。孔子還說,言辭只要能清楚地表達出意思就行了。有人據此以為,如果寫文章為了追求達意,採用一些直白淺顯的詞彙,文章的文采就會受到影響,這是錯誤的。兩者其實互為因果。因為世人探求事物之微妙,就像把風拴起來,把影子捉住,能夠把整個過程看得清清楚楚,有透徹之悟的,千萬人中也不一定有一個,更何況是用語言或文字將心裡的感受表達出來。所以能夠做到這種境界的就叫做「詞達」。如果做到了詞達,文采也一定不會差。

 「元儒四家」之一的虞集,曾自謂云:「執筆唯憑於手熟,為文每事於口占。」認為寫作文章,就是把所思所想脫口唸出,把心裡的意思表達出來,無須太多的語言修飾,這樣的文章不僅易於理解,還可使人感覺親切有味。他的這一見解,與南朝史學家范曄提倡的「以意為主,以文傳意」的觀點不謀而合。因為語言辭藻只是輔助工具,只有以意為主,才能將文章的主旨表達清楚,文辭才不會空泛。如果為了嚴謹,過分強調用詞規範,不僅本末倒置,也扼殺了文章的靈性。

相關新聞
解決固體廢物危機 (圖)
環保之風吹又吹 (圖)
歷史與空間:自古黃河重防洪 (圖)
亦有可聞:詞在傳意 (圖)
豆棚閒話:爭與不爭 (圖)
詞話詩說:兩心花
百家廊:閩南第一廟——九峰城隍廟 (圖)
翠袖乾坤:森林浴步道
海闊天空:自 戀
琴台客聚:送別林蔭 (圖)
杜亦有道:大江大海之辯
思旋天地:風雲變幻
詩幻留形:電影節的中聯電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