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立法會昨日再審議政府提交的臨時撥款議案,雖然反對派繼續投棄權票,但在建制派支持下議案獲得通過,解決了一次差點令政府運作癱瘓的危機。無疑,在建制派擁有過半數議席下,只要得到建制派支持,議案通過基本上沒有懸念。然而,這次反對派因否決臨時撥款引發的民意反彈,正說明反對派過去樂此不疲操弄的「表態式政治」已經走到了盡頭,反對派繼續將嚴肅的政策討論作為政治表演場所,肯定自食其果。
反對派明知道臨時撥款議案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並無關係,而且撥款關係到政府的各種營運開支,關係千家萬戶市民的生活,根本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否決。然而,反對派最終卻將臨時撥款否決,原因並非是不知否決撥款的嚴重性,而是他們習慣將撥款作為政治表態場所,以示對政府不滿。而過去由於有建制派護航,反對派的表態並沒有出現太大問題,議案同樣可獲通過,市民也不太計較反對派是贊成還是反對,只要工商百業不受影響就是。然而,這次反對派議員趁多名建制派議員到北京開「兩會」之機,否決臨時撥款,社會不滿反對派罔顧市民利益,紛紛口誅筆伐,反對派受盡眾矢之的,正說明這種「表態式政治」不是沒有成本。
近年本港民粹主義大行其道,立法會淪為政客表演場所,其中反對派議員由於立場定位問題,對於各種議案政策較少有深入的研究分析,取而代之是民粹式、非黑即白的政治表態,屢屢利用一些議案及撥款作政治宣示,不顧後果的否決棄權,已超出議會鬥爭的策略理性(Strategic Rationality),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態式政治」。總之凡是政府與商界合作就是「官商勾結」、樓價急升就是「地產霸權」、民生困難就是「沒有民主的結果」,以簡單的二分法表態取代理性的政策辯論。在投票上,不論政府的政策是否有利,反對派都反對如舊,不必做什麼政策研究,只要在議會上將官員痛罵一場,再將片段放上網讓支持者讚好鼓掌,就當完成了議員的職責。
在過去一段時間,這種「表態式政治」確實是無往而不利,費力少而傳媒又樂於報道,反對派也自我感覺良好,黃毓民之流更以為政治就是「誇誇其談」。然而,當出現偶發性因素時,反對派不負責任的行為隨時引發嚴重的後果,就如這次如果立法會不是用酌情權免去政府再提交議案的預告期,政府可能就會出現十多日斷水斷糧的日子。正告誡反對派不要以為政府在夠票之下他們可以只罵不做,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立法會議員代表市民監察政府,除了政治權謀之外,更重要是判斷及負起社會責任,不能因為政治立場就不問是非利害「為反對而反對」。在1940年美國大選中敗給羅斯福的共和黨候選人威爾基Wendell Willkie,在敗選演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向自己說,你在未來4年的責任,是充當一個忠誠反對派……所以,就讓我們不要陷入黨派政爭的錯誤當中,徒然為了反對而反對。反對之目的,必須是為了成就一個更強大的美國,而不是為了削弱之。」
這說明一個忠誠的反對派,必須以社會利益為依歸,令政策制訂得更完善,推行得更暢順,而不是為了政治鬥爭,為了撈取政治油水。反對派如果繼續沉迷於「表態式政治」,不但會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而且也會暴露其顢頇無能、不顧市民利益的不堪面目,這次事件正是一個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