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儘管特區政府2011/2012財政年度預算案發表後,香港政治形勢呈現惡化,反對派以為有機可乘,加大對抗特區政府的力度,企圖將愛國愛港政治力量逼入死角。然而,只要特區政府能夠堅定地依靠中央和愛國愛港政治力量,明顯地改善管治和施政,在未來幾個月做幾件亮麗的事情以爭取民意支持,那麼,可以預言,反對派欲重演2003年政治形勢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
反對派阻撓立法會通過特區政府關於2011/2012財政年度臨時撥款議案,在香港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即使回歸以來,反對派慣於阻撓或反對歷屆特區政府的歷年財政預算案,卻也未曾導致臨時撥款議案流產。儘管特區政府關於2011/2012財政年度的臨時撥款議案最終獲立法會通過,但是,其一度受挫反映當前香港政治形勢沒有因為特區政府修訂2011/2012財政年度預算案而扭轉。
反對派推行堅決對抗特區政府的策略
表面上,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在2011年3月9日立法會會議審議特區政府關於2011/2012財政年度臨時撥款案時,或投棄權票或不投票是基於他們反對特區政府已做大幅修訂的預算案,似乎是合乎政治理性的行為。然而,實質上,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反對派就推行堅決對抗特區政府的策略,其動機和目的是要在2011年重演類似於2003年的政治形勢,以求在2011年11月第四屆區議會選舉中取得類似於2003年11月第二屆區議會選舉的勝利。尤其民主黨自以為在反對派政治團體中擁有最深厚的地區勢力,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中是大贏家,寄望於2011年區議會選舉再次成為勝利者。
2010年6月下旬,由於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以及其他若干名屬於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在對待2012年政改方案上採取了務實態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制度得以在2012年沿著《基本法》指引的方針朝著普選目標走前一大步。當時,善良的香港居民以為,香港政治從此可以擺脫之前兩大政治陣營壁壘分明、嚴陣相對的困局。然而,殊不知民主黨這一所謂「溫和民主派」的中堅,為了「洗底」立即向他們的政治盟友和香港社會證明他們沒有在2012年政改一役中被「招安」,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在對抗特區政府和中央上表現得立場相當鮮明。
鼓吹民粹主義 煽動港人不滿
特別是在民主黨元老司徒華於2011年1月2日病故之後,民主黨、「支聯會」、教協等三位一體,利用死人壓活人,竭力煽動一部分香港居民對抗國家執政黨的惡劣情緒。1月下旬以來,北非、中東政局突變。2月,有人企圖在內地策動「顏色革命」。反對派以為國際大氣候和內地政局趨勢對他們有利。於是,民主黨、教協等率先以反對特區政府2011/2012財政年度預算案為口實,打出在香港發動「紫荊花革命」的旗號。儘管3月6日下午舉行的色彩斑斕的大遊行最終沒有使用「紫荊花革命」為標籤,但是,反對派人士的用心已然暴露。
綜上所述,當前,反對派的政治策略是:竭力鼓吹民粹主義,竭力煽動香港居民對特區政府管治的怨懟,竭力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務必陷特區政府於「跛腳鴨」困境,以便他們在2011年11月第四屆區議會選舉和12月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中爭取盡可能多的選票。
反對派企圖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捆綁一起作為他們的鬥爭對象。這在他們借司徒華之死大做政治文章中已昭然若揭。不久前,公民黨企圖利用一部分香港居民對於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尤其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產生所謂「被規劃」的抱怨,來挑動更多香港居民抗拒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尤其廣東省珠三角區域經濟融合的情緒,則是又一例。
政治矛盾有別 反對派難以得逞
然而,2011年香港政治矛盾的主要表現畢竟與2003年時有顯著區別。8年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工作激發香港社會相當一部分人的反對或懷疑國家執政黨的情緒。2003年「七一」遊行的主題口號是「反對廿三 還政於民」,反對派在實際上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央。而今,反對派能夠利用的是特區政府管治和施政的缺失。香港社會一部分人對於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尤其廣東省珠三角區域經濟以構建大珠三角經濟圈的牴觸甚或反對,不可能形成反對中央的氣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要給予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全力支持,在香港社會廣獲好評。香港的前途在於國家,已成為香港社會的主流共識。
所以,儘管特區政府2011/2012財政年度預算案發表後,香港政治形勢呈現惡化,反對派以為有機可乘,加大對抗特區政府的力度,企圖將愛國愛港政治力量逼入死角。然而,只要特區政府能夠堅定地依靠中央和愛國愛港政治力量,明顯地改善管治和施政,在未來幾個月做幾件亮麗的事情以爭取民意支持,那麼,可以預言,反對派欲重演2003年政治形勢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