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閉幕之際
楊孫西 全國政協常委
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本人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常委參加了是次盛會,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已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界定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闡明了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培育新興產業和深化與內地經濟合作的政策舉措,將對促進香港繁榮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講話中指出: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順利地完成了預定的各項議程,開得圓滿成功,取得了豐碩成果,委員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獨特優勢。賈慶林主席號召全體政協委員:「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已經明確。關鍵是心無旁騖抓落實,同心協力開新局。」
共同把「十二五」宏圖變為現實
是次政協會議政治決議涉及「十二五」規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港澳工作、政協對外交往和提高履行職能水準等內容。會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和動搖。要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契機,學習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豐功偉績,認真總結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的寶貴經驗,深刻認識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2011年全國政協將推動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列為履行職能的首要任務。決議指出,政協要充分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和重大課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開展民主監督,切實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上來,共同把「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促進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決議指出,人民政協要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和鼓勵港澳委員在香港和澳門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為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今年,全國政協還將以振興中華和民族復興為主要內容,舉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決議還指出,要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廣泛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事實上,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全力發展經濟、傾力改善民生、著力促進和諧,港澳經濟強勁復甦,各項事業全面躍升,再次彰顯「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港澳各界人士,應一如既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同德,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為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強粵港澳區域的經濟合作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關定位,不僅把粵港兩地合作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更有助雙方加強合作。去年,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地區GDP已高達8000億美元,較倫敦還要多,僅次於紐約和東京成為全球第三大都市圈;在此基礎下,加上「十二五」東風,粵港澳可望產生更大更廣的協同效應,三地經濟發展勢必更上層樓。
「十二五」還指明,支持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三角金融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域,以打造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本港擁有絕佳的金融優勢,「十二五」已確立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金融基建不但達到世界級水準,金融體系亦總體穩健,加上資金可以自由進出,為內地和國際提供了一個「走出去」和「引進來」平台,的確可以扮演領導和促進其他地區發展的角色。
除了國際金融中心外,「十二五」也確立鞏固和提升香港貿易、航運共三個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亦擁絕佳的區位優勢,一直以來均為珠三角的物流視窗,「前店後廠」模式便大大促進了區域間的工商業發展,再加上「十二五」提到發展粵港澳七大合作項目,當中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港深西部快速軌道、蓮塘口岸等跨境基建,均有利提升區域人流和物流的效率。服務業則高佔本港GDP的九成之多,與內地無疑大有合作互動空間,進一步拓展「前總店後分店」的模式,特別是新興的六大優勢產業;此外西九文化區、啟德郵輪碼頭等旅遊文化項目相繼上馬,亦有利「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至於其餘的七大合作項目,還包括了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的開發,主要為現代服務業、科技與培訓的創新合作區,皆是本港的優勢產業。因此,祈望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參與其中,以促其發展。筆者認為,「十二五」提出由香港領導與內地的金融、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合作,乃充分發揮本港優勢,順應市場發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