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全國政協委員
早前反對派發起的反對財政預算案遊行,最終失控演變為暴力衝擊,警方有必要強行清場。一直以來,參與遊行示威表達訴求,是香港市民一直享有的自由,也是《基本法》賦予的權利。香港市民也極為珍惜自己的自由和權利,過去多次遊行示威,都是以和平、理性的模式進行,極少產生混亂,或有任何不愉快事件發生。
警方清場合情合理
今次示威遊行,主辦單位本也是為了表達訴求,遊行到政府總部後和平散去。但到了遊行尾聲,部分示威者不願散去,繼續留守在政府總部,要求與曾俊華對話,及後更有百多人走到德輔道中馬路上靜坐,阻塞交通。警方採取清場行動,施放胡椒噴霧時,在混亂間,一名八歲小朋友被濺傷眼睛,也有兩名警員在執行職務時受傷。行動最後拘捕了113名示威者,當中包括兩名12歲及13歲的少年。
近一年來,小部分的示威人士,行為漸趨激進,偏離和平理性的軌道。這批示威人士(當中以年輕人佔多),認為和平理性的示威行動,已起不了作用,激烈的抗爭行動,才能向政府施加壓力,才能成為傳媒的焦點,才能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每次遊行示威尾聲,他們都想方設法,衝擊警方防線、強行衝入政府總部或中聯辦、佔據馬路等,令場面陷入混亂,警方要維持秩序,也無可避免與示威者有肢體衝突,甚至要施放胡椒噴霧,過程中,警方和示威者也偶然會受傷。
警惕暴力政治禍害社會
社會上激進氛圍慢慢擴散,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反對派人士將粗暴的抗爭帶入議會,肆意向官員謾罵、投擲雜物,透過標奇立異的行為,吸引傳媒的注意。另一方面,個別傳媒對這些粗暴行為,不單沒有加以譴責,反而將他們塑造為不畏強權、勇於抗爭的「英雄」,行為愈粗野,愈容易得到廣泛的報道,這種做法,變相鼓勵粗暴的行為,也很容易令青少年誤以為,採取激烈行動是威風的表現,而爭相效仿。過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席活動時曾被擲鞋,早前特首出席開幕禮時也遭示威者衝撞,反映議會粗暴的文化已向外蔓延,影響了部分年輕人的行為。
過去兩年,香港經濟復甦,但市民卻未能全面分享經濟成果,對特區政府產生一定的不滿。但表達不滿的同時,也應秉持和平、理性的原則,激烈的行動、刻意的衝擊,只會產生混亂,帶來負面效果。更重要的是,議事堂應做好榜樣,官員與議員間應互相尊重,可以唇槍舌劍,以口論事,而不是動手發洩。將台灣議會粗暴的政治文化帶入香港,只會令議員失去市民的尊重,對香港社會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