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新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我國將採取促進競爭、完善物流體系、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減輕零售企業負擔等措施,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銷售價高於海外價的問題。
怪現狀由來已久
眾所周知,中國遊客海外購物血拼多年來一直是一道靚麗的「國際風景線」:血拼對象其實不僅僅是國際品牌奢侈品,更蔓延到包括奶粉、服裝、鞋類等日用品;不僅僅是海外原產地商品,更包括許多「Made in China」的出口產品;血拼地點不僅僅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近年來甚至延伸到包括東南亞、非洲、拉美等並不發達的區域;血拼手段從被限制前的大包小包,發展到海關5000元關稅新政後以拆包裝、戴身上等方式「裸裝」闖關;血拼金額則從一般遊客的幾千上萬元,發展到有錢人幾萬幾十萬的沿街「掃貨」……
一方面,GDP、財政收入長期高速增長;另一方面,物價和收入相比的相對物價居高不下。一方面,無論是知名品牌奢侈品,還是一般日用商品,海外的相對物價卻多數都比中國要低,血拼購物的中國人遍佈全球,中國人成為知名品牌奢侈品甚至所有商品的「知名買家」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廉價的中國商品更是早已遍佈全球,中國成為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也無疑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為何出現這種「高增長高物價」、「世界工廠海外血拼」的怪現狀?即使沒什麼經濟學知識的人,也能略知一二:我們有錢了;我們的錢更值錢了。可是世界工廠的人們在國內辛苦勞作,然後瘋狂出國購物血拼,層出不窮的海關限制仍舊阻擋不了對海外商品兩眼放光的饕餮客,僅僅是兩句「我們有錢了」、「我們的錢更值錢了」所能解釋得了的嗎?
政府盡責最重要
稍稍結合一下經濟學等專業知識,可以刪繁就簡地用下面的話對此予以解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中國稅收佔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64%)、物流費用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佔GDP比重接近20%,美國只有3%多一點)、流通環節層層盤剝(商品從生產者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至少要經過七八道甚至更多的環節)、出口退稅有利可圖(低工資生產的出口商品有退稅這一利潤保障,自然可以低價甚至虧本出售)。此外,通脹預期揮之不去、企業壟斷抑制競爭、地方保護分隔市場等因素也同樣是幕後黑手。將上述原因再加以簡化,其實就是四個字:「失衡」即出口和內需之間、投資和消費之間乃至國強和民富之間均程度不一地失衡;「失序」即國內無論是要素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遠未達到透明、公正、開放、有序的市場經濟基本要求。
更進一步簡化,上述成因最後都指向一個主體——政府。政府唯有切實簡化稅制降低稅負,有效減輕物流費用,逐步停止出口獎勵政策,有力打擊壟斷和地方保護,在讓經濟重歸平衡的基礎上強化政府的市場監管責任,方能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有效阻遏通脹,讓世界工廠價廉物美的商品不僅惠及海外,更讓國內民眾喜歡得上、購買得起。陳德銘部長所言的前述措施,正是體現並落實這些政府責任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