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論:溫總理把脈香港的深刻啟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3]     我要評論

黎子珍

 溫總理有關香港要注意三件事的談話,有兩方面的深刻啟示:一是特區政府應突破「積極不干預」思維樊籬,要特別重視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因為發展規劃不僅是政府履行管治責任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也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指南;二是特區政府應重視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因為一個高效率、有活力而穩定的經濟體系,必須有一個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是穩定社會秩序,保持社會和諧的有效方法。特區政府是港人當家作主的政府,應擺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殖民統治思維,以主人翁的態度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以及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溫總理會見中外記者,花了13分鐘談論香港,他要求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要有長遠而科學的發展規劃;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要努力改善民生。他強調:「香港有著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要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於改善民生。」溫總理談論香港的話,不僅反映中央充分了解香港社情民意,對香港把脈極其準確,而且表達了中央對特區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

港府應突破「積極不干預」思維樊籬

 三件事中,要有長遠而科學的發展規劃是關鍵所在。香港缺乏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對社會經濟發展放任自流的結果,是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特別是民生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最近財政預算案引起的連串風波,已說明無論是香港經濟的發展,還是深層次矛盾的解決和民生的改善,都不能再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管治模式中。

 香港之所以在「亞洲四小龍」中發展競爭力落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忽視政府引導經濟和制定長遠規劃的重要性。

 相比起來,韓國有《國家均衡發展5年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5年規劃》,前者旨在縮小首都圈和非首都圈間經濟發展差距,強調以市為行政單位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後者設立以城鄉、廣域和超廣域圈為規劃單位,著重確保韓國地方國際競爭力,以夯實國家發展根基。

 新加坡的三級規劃系統,從戰略規劃(概念規劃)到本地規劃(開發指導計劃和城市設計規劃)再到調整職能(開發控制),流水線般地保證了概念規劃目標的實現。新加坡過去30年的規劃給所有的開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並避免了城市發展中很多缺少控制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對重要規劃的高度負責,某種程度上成了國家開發成功的關鍵因素。

 台灣有「黃金十年」規劃,最近為對接大陸「十二五」規劃,台灣經濟主管部門還首度成立「兩岸產業布局策略小組」,全力爭取大陸「十二五」商機。

 香港由於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過分依賴市場調節,忽視了政府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深化粵港澳合作,都少不了特區政府制定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才能將綱要對香港的支持轉化為發展的動力。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也必須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才能逐步解決。 

香港需要有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和討論

 溫總理強調,香港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觸及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基本問題。《困境與突破—香港難點問題研究》一書指出:「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另一個基本問題,是整體社會對社會福利服務大多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缺乏全面、長遠的理念和規劃。香港自1991年發表第三份社會福利白皮書之後,至今為止,就再也沒有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和討論。政府和社會各界都不太願意觸及和規劃社會長遠發展面對的福利問題,令香港的社會福利發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潛藏不少不確定因素,若不重視解決,極有可能成為影響甚至衝擊未來穩定和諧的定時炸彈。」(見該書第252頁)

 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引發的連串風波,顯示上述論述十分透闢。但需要指出的是,特區政府需要長遠科學規劃社保系統,與反對派要求立即實行「全民退休保障」,性質迥然不同,反對派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用一個沒有諮詢和討論過的問題來狙擊政府。

 香港之所以沒有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和討論,與「積極不干預」管治思維有關。1960年代,港英財政司郭伯偉提出不干預構想,採取自由放任政策。「積極不干預」政策曾被一些學者視為香港過去經濟繁榮的因素,但另一些學者則指出,「積極不干預」政策使香港忽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港英殖民政府在香港這個「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研判利害,選擇實現其最大經濟效益的最佳例證。

 香港雖然回歸13年多,但管治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擺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的殖民統治思維樊籬,缺乏主動規劃未來的主人翁胸懷,未能有效全面構建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這樣做必然帶來三個後果,一是香港社會盛行「派糖文化」,無論有否財政盈餘,都要以紓解民困和還富於民的理由「派糖」;二是社會往往糾纏於如何分餅仔的爭論,往往令「派糖」派出爭拗和矛盾,甚至演化為政治問題,新年度預算案「派糖」派出連串風波即是一例;三是「不可能實行高稅制的香港,社會福利對經濟增長的依賴日深,但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收入卻沒有為未來綢繆,這就有可能使將來的社會福利缺乏堅實的財政根基而陷入困境。」(《困境與突破——香港難點問題研究》第256頁)溫總理說的「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放在香港的背景理解,就是解決民生問題要長遠計,不能短視到要以派錢去撫平民怨。

相關新聞
來論:溫總理把脈香港的深刻啟示 (2011-03-23)
廿四味:狙擊秀一縮再縮 黃毓民搶位爭先 (2011-03-23)
部分西方國家襲利比亞絕非正義之舉 (2011-03-23)
冷眼向洋:利比亞之戰:新十字軍東征 (2011-03-23)
讓世界工廠不再海外血拼 (2011-03-23)
美麗的謊言——全民退休保障 (2011-03-23)
西方走廊:白宮向中東灌輸「畸形民主」 (2011-03-23)
志強時評:港府與時俱進 提升管治理性 (2011-03-22)
廿四味:反對派反智舉措貽害市民 彭智文 廿四味 (2011-03-22)
日本洩核事件港人無需過慮 (2011-03-22)
如何看待駱家輝出任美駐華大使 (2011-03-22)
政經多面體:自我恐慌小事化大 (2011-03-22)
散播謠言製造恐慌須嚴懲 (2011-03-22)
何俊仁進退失據 (2011-03-22)
指點江山:重振公權力 落實中央囑托和要求 (2011-03-21)
廿四味:陳方安生是「爆漿」的舊電池 (2011-03-21)
核輻射災難是人類「永遠的痛」 (2011-03-21)
田園快語:應對核危機 頭腦要清醒 (2011-03-21)
單刀直入:誰來為養老金付鈔? (2011-03-21)
維護法紀天經地義 (2011-03-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