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今次日本洩核事件,部分傳媒鋪天蓋地報道,誇大事件,相信是引起市民恐慌的一個原因。特區政府無需被民意牽著鼻子走,作「過度」的反應,不能以「救火」心態去管治社會,而應留更多時間及精力處理其他重要問題。
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核輻射洩漏,遠在3000公里外的一些香港市民十分擔心。有關輻射如何影響香港的謠言滿天飛,政府雖強調毋虞,但仍難以遏制部分市民搶購食鹽。由此可見,港人反應過敏。
香港距離福島超過3000公里,由核洩漏產生的輻射難以嚴重影響本港。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為史上最大的核災難,兩個反應堆發生爆炸。在沒有外殼保護下,8噸多放射性物質洩漏,大量輻射衝上大氣,60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釀成大災難。按照國際核能事件分級,事件被定義為最高的7級。現時,日本因核堆芯有3%受損,壓力容器外殼損毀,放射性物質外洩到廠外,故此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把福島第1核電廠事故調升至5級,但仍不及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件。
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件最受影響的是半徑50公里範圍內地區,很多人感受了輻射,在接著的十幾年因癌症而亡。有估計,過去有6000人被過量輻射污染後因癌症而死。由此可見,核洩漏只會為50公里以內地區帶來嚴重影響。
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位於烏克蘭,鄰近約1000公里還有德國、波蘭和瑞典等國,但事後也沒報道有人因受切爾諾貝利的輻射而死。是次日本福島核電廠離香港3000公里,所洩漏的輻射對本港的影響甚微。若果今次日本核洩漏能影響香港,日本全國將首當其衝,恐怕大部分人將會不幸喪生。此外,比香港距日本更近的朝鮮、韓國及中國東北部也沒發生類似日前搶購食鹽的現象。
除了由日本吹來的輻射外,有人擔心從日本進口的食物會為香港帶來食物安全問題。可是,日本食品絕大多數為內銷性質,只有少量作為出口。倘若食物發生問題,當地首被影響。另外,亦有人表示日本的食物鏈可能已被污染。但是我們應當考慮食物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經過若干程序才能影響到最頂層供人食用。以牛奶為例,當雨水降到泥土,被草吸收,然後被奶牛吃掉,接著奶牛產出牛奶,製成奶製品,再出口到香港。由於整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核洩漏不會馬上影響由日本進口到香港的食物。進口蔬果方面,在運輸處理過程中,會經清洗程序,大部分覆蓋於表面的輻射早被清理,達到對人體無害水平。海產方面,輻射進入距離核電廠較遠的大海後,馬上會被大量海水稀釋,對人體已沒有威脅。而且進食含小量輻射的食物,對人類健康無甚影響。港人無需過度擔憂進口食物的安全問題。
理性看待內地發展核電計劃
如今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令本港市民開始關注大亞灣核電廠。福島核電廠因唯一一個後備發電系統在地震中損壞,導致水泵無法運作,造成內部溫度過熱,引致氫氣爆炸。然而,大亞灣核電廠於1994年落成,設有2個後備供電系統,與在1971年建成、只有一個後備發電機的福島核電廠相比,其安全系數相對高。當然,內地當局以及大亞灣核電廠仍需要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和加強對核電的安全意識,這對內地日後發展核能有積極意義。但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我們應理性地對待內地發展核電計劃。
政府在處理重大事件時,應採取務實而有作為的態度,不能完全被民意牽著鼻子走。
政府不要作「過度」反應
近年,政府的施政理念為聽從民意、急市民所急。但今天,本港民意很受傳媒影響,引致很多政府官員為了免受指責,奉行「格外謹慎」的宗旨,依從民意取向,令政府做了很多額外的不必要工作。如豬流感時期,因一位來自墨西哥的旅客出現豬流感症狀而將全部旅客關在灣仔一間酒店接受隔離觀察。筆者在2、3個星期後前往美國,目睹當地對豬流感全不在意,甚至沒有對豬流感採取任何特別措施,雖然該種流感源於當地。
政府這樣做等於浪費資源,甚至擾民。一個政府需要處理很多問題,不能以「救火」心態去管治一個社會。政府應留更多時間及精力處理其他重要問題,如貧富懸殊、產業結構、人口老化、房屋、教育等等。
今次日本洩核事件,部分傳媒鋪天蓋地報道,誇大事件,相信是引起市民恐慌的一個原因。特區政府無需被牽著鼻子走,作「過度」的反應。
香港市民應對日本國民致以深切慰問與同情,希望福島核電廠事故能盡快獲得解決,避免釀成更大的災難。
|